秦行郡縣制,《漢書·地理志》中,,凡漢代以前即已存在的縣都注有“秦置”字樣。翻閱《中國歷史地圖集》秦《淮漢以南諸郡》圖幅,,發(fā)現(xiàn)秦朝縣級治所設(shè)在淮南市域內(nèi)的只有壽春和曲陽兩縣,,沒有白縣�,!吨袊沤竦孛笤~典》和《中國歷史大辭典》也查無此縣,,而中國歷史學(xué)家楊寬《春秋時代楚國縣制的性質(zhì)問題》所附“春秋時代楚國設(shè)縣的時期和地點表”中卻能看到,楚靈王時期,,在“今安徽省壽縣南”設(shè)置了白縣,。表中列出春秋時期有史可依的楚國所設(shè)17縣,安徽省域內(nèi)唯有白縣,,因此白縣既是淮南市,、亦是安徽省歷史上的第一縣。
白縣設(shè)置與白公子張
中國縣制起始于楚國,�,!蹲髠鳌でf公十八年》載:“初,楚武王克權(quán),,使斗緡尹之,。”楚國于春秋時期設(shè)縣以后,,最高軍政長官由楚王直接任命,,一般稱“縣尹”,或稱“縣公”,,斗緡作為權(quán)縣之尹,,是楚國歷史上第一位縣官。
楚武王在位時間為公元前740-前690年,,那么引文中的“初”如何進行時間界定呢,?《中國歷史大辭典》“楚武王”釋義說:楚武王“后又開辟濮地(今豫、鄂一帶),,派兵打敗鄧國(今湖北襄樊北),、鄖國(今湖北安陸)和絞國(今湖北鄖縣西),滅權(quán)國(今湖北荊門東南)”,。楚國打敗絞國并迫其簽訂城下之盟的年份是公元前700年,,滅權(quán)是在敗絞之后,這樣就將權(quán)縣設(shè)置限定在公元前700-前690年之間,。同時期秦國最早置縣是秦武公十年(前688年),,秦“伐邽,、冀戎,初縣之”,。這就很清楚了,,秦國邽縣、冀縣設(shè)置要比楚國權(quán)縣要晚,。
楚靈王在位時間是公元前540-前529年,,他設(shè)置白縣時,距離楚國實行縣制至少已有150多年,。史有記載的第一位白縣主官是白公子張,,《國語·楚語》載有他的故事。
楚靈王暴虐無道,,白公子張多次進諫,,楚靈王很討厭他,就對史老說:“我想阻止子張勸諫,,有什么辦法嗎,?”史老說:“接受進諫很難,制止容易,。下次他再進諫時,,您就說:我左手掌握鬼的身子,右手掌握鬼的居處,,舉凡各種勸諫,,我全都能聽到,沒必要再聽別的勸告了,�,!�
白公子張又來勸諫,楚靈王就按史老教他的話說,。沒想到子張不但不怕,,還將商王武丁搬出來當例子,對楚靈王進行一番教育,。最后語重心長地告誡說,,像殷高宗武丁那樣與神明相通的圣人,已經(jīng)知曉了為君之道,,卻還不敢專斷獨行,。他已經(jīng)得到賢人輔佐,還怕將高明的賢士疏忽遺忘,。您應(yīng)該比不上武丁,,卻討厭規(guī)諫您的人,憑您現(xiàn)在的狀態(tài),,能治理好國家嗎,?
楚靈王不聽勸,,不久就因楚平王發(fā)動政變而窘迫殞命。
白公勝與伍子胥
“伍子胥過昭關(guān)——一夜白頭”是人們熟知的故事,。楚平王將太子熊建待娶夫人強納為妃,,又將太子發(fā)配到城父(今亳州譙城區(qū)城父鎮(zhèn))戍守,還準備將熊建賜死,。熊建在楚國無法立足,,被迫攜家人流亡宋國,熊建的老師伍奢與長子伍尚被害,,次子伍員(即伍子胥)逃至宋國追隨熊建,。宋國內(nèi)亂,,熊建又逃亡鄭國,,因參與鄭國內(nèi)亂被殺,伍子胥只得帶著熊建之子熊勝逃亡吳國,。從鄭國到吳國必經(jīng)楚國,,楚國正在追逃,邊境昭關(guān)(今含山昭關(guān)鎮(zhèn))守衛(wèi)嚴密,,盤查嚴格,,倆人走散。伍子胥一時無法過關(guān),,急火攻心,,一夜就急白了頭發(fā),這就是歇后語“伍子胥過昭關(guān)——一夜白頭”的誕生過程,。
在友人幫助下,,熊勝與伍子胥陸續(xù)逃到吳國,熊勝的祖母,、也就是太子熊建的生母則居住楚國居巢,。后來伍子胥在吳國為將,率領(lǐng)吳,、蔡聯(lián)軍,,五戰(zhàn)亡郢,使楚國遭受滅頂之災(zāi),。熊勝在吳國定居長達30年,,其間曾鼓動吳王出兵居巢,將祖母從居巢接到吳國團聚,。
居巢就是白縣的前身,,位于今壽縣劉崗鎮(zhèn)三義村。因為春秋居巢(巢)的地望向有爭議,,現(xiàn)謹以《春秋列國地理圖志》(文物出版社)所述引證作為綜合:“巢既為群舒之國,,則其地域應(yīng)近于六安附近,。且杜預(yù)注亦指出其在六縣之東。黃勝璋曾引用民國出土之漢居巢劉君冢在壽縣三義集,,以證其地為春秋時居巢之地,,并稱巢國與居巢實為一地。后來《中國歷史地圖集》春秋圖組采用了他的觀點,,將巢與居巢視為一地,,地在今壽縣東南,六安市東北,�,!�
《中國歷史地圖集》“楚吳越”圖中有兩個“巢”,另一個“巢”標在桐城市菜子湖西側(cè),。而戰(zhàn)國“楚越”圖中,,壽縣南的居巢猶在,菜子湖西的巢已不存,。
白縣地望爭議
解決了居巢爭議,,又產(chǎn)生了白縣的地望爭議。據(jù)《史記·楚世家》,,楚惠王二年(前487年),,“(楚令尹)子西召故平王太子建之子勝于吳,以為巢大夫,,號曰‘白公’”,。意即將熊勝召至巢地任大夫,擔任白縣的最高軍政長官,。
熊勝成為白公,,還得從蔡國遷都州來說起。蔡國原來一直與楚國結(jié)盟,,后來蔡昭侯因受到楚令尹囊瓦的刁難欺辱,,憤而背楚親吳,與吳國聯(lián)合攻占楚國郢都(今湖北荊州紀南古城),,楚國幾乎亡國,。在秦國幫助下,楚昭王復(fù)國,,于是對蔡國進行瘋狂報復(fù),,吳王夫差協(xié)助蔡國將都城由河南新蔡遷都州來,改名下蔡,,故地即今壽縣戰(zhàn)國壽春城遺址,,時間為公元前493年。
蔡國遷都州來之后,楚國立即采取了系列反制措施,。一是攻滅蔡國盟友,,占據(jù)今壽縣東部及長豐縣一帶的夷虎,“乃謀北方”,,監(jiān)視蔡國,;二是將沒有隨遷州來的蔡國遺民統(tǒng)統(tǒng)押送負函(今河南信陽),以便就近控制,;三是將熊勝請回國,,擔任白縣長官,利用他在吳國生活30年所建立的人脈,,保證這一帶地區(qū)的邊境和平,,同時對蔡國發(fā)揮震懾作用。
關(guān)于白縣所在,,《左傳》杜預(yù)注和《水經(jīng)·淮水注》認為在今河南淮濱縣西,;《史記·伍子胥傳》認為是“楚之邊邑鄢”,即今河南漯河市東,。楊寬反駁說,,《左傳》說令尹子西將熊勝“召之使處吳境,,為白公”,,而淮濱之“白邑”與漯河之“鄢邑”均與鄭國相鄰,并非楚,、吳邊境,。他在《楚國白公勝所在縣邑考》中描述了熊勝及其家人的行程軌跡后認為,白縣所在即“西周以來巢國舊都,,在今安徽省壽縣南”,,《左傳》明言以熊勝“為巢大夫,號為白公”,。
熊勝為白公(巢大夫)時,,蔡國遷都州來已經(jīng)6年,說明蔡國實際控制地域狹小,,還未及壽縣南部,。
白公勝之亂
白公勝任白縣縣公8年,也盡心盡責地為楚國守邊8年,。但他心中一個疙瘩始終沒有解開,,就是其父熊建在鄭國被殺問題。熊建逃亡鄭國,,鄭定公對他以禮相待,,但熊建竟利用人家對他的信任,與晉人策劃襲擊鄭國,結(jié)果被鄭人察覺,,鄭定公一怒之下,,乃將熊建誅殺,于是熊勝隨伍子胥逃亡吳國,。
本來咎在其父,,但白公勝一直怪罪鄭國,屢次向令尹子西請求出兵攻鄭,,為父報仇,。當時楚惠王即位未幾,子西只得安撫說:“楚國一切政事還沒納入正常軌道,,為你父親報仇的事我不會忘記的,。”過了不久,,白公勝再次請求攻鄭,,子西被盯得不耐煩,只得勉強同意,,但卻遲遲沒有行動,。
楚惠王八年(前481年),晉國攻打鄭國,,鄭國向楚國告急,,楚惠王派子西率軍救援鄭國。子西救鄭成功后,,便與鄭國結(jié)盟,,并在接受鄭國謝禮之后凱旋歸國。白公勝聞訊,,更是憤怒,,于是將令尹子西視為仇人,準備發(fā)動叛亂,。
楚惠王十年(前479年),,吳軍進攻兩國邊境地區(qū),白公勝在慎(今潁上縣西北江口鎮(zhèn))地擊敗吳軍,,請求不解除武裝就去郢都奉獻戰(zhàn)利品,,得到楚惠王同意。七月,,白公勝軍隊進入郢都,,隨即發(fā)動武裝叛亂,殺害令尹子西,,并將楚惠王劫持,,自立為王,,史稱“白公之亂”。
一個月后,,葉公沈諸梁(成語“葉公好龍”的主人公)率方城之外軍隊勤王,,白公勝兵敗,自縊而死,。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白公沒有了,,白縣似乎也就不存在了,。從白縣的興廢過程來看,白縣的初始設(shè)置距今至少已有2550年,,比傳統(tǒng)的秦置各縣要早350年左右,。
(周 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