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傳輝老人用愛心點亮貧困生希望
2012年12月3日上午,陶傳輝來到夾溝中心學校,為貧困生陳俊杰、陳云燕,、陸思思三人每人捐助200元,,并勉勵他們要好好學習,報效祖國,。
2014年10月28日下午,,陶傳輝為潘集區(qū)實驗中學10名貧困學子分別捐資300元。
2015年12月15日上午,,陶傳輝為淮南二十一中4名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每人資助300元,。
……
在潘集,不少家庭困難的學生,,受到過陶傳輝老人的資助,。作為一名教師,他把青春奉獻給三尺講臺,,退休后還牽掛著那些懷揣求學夢想的寒門學子,從1996年起,,陶傳輝多年如一日,,矢志不渝的堅持奉獻愛心、捐資助學,。他不為名利,,只為心中那份執(zhí)著的愛。正是在陶傳輝的無私奉獻和真誠關愛下,,改變了許多孩子的命運,,成就了許多家庭的夢想。“關愛他人,,幸福自己”,,這是陶傳輝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如今,,在潘集區(qū)一提起陶傳輝,,無人不豎起大拇指稱贊他是個好人。
今年已80歲高齡的陶老師依舊過著清貧的生活:自己腌制的蘿卜干,、曬的山芋干和洗曬的花生等咸菜,、雜糧堆放在客廳一角,他說,,自己弄的東西既干凈衛(wèi)生,,又有營養(yǎng)又節(jié)省�,?蛷d沒有經(jīng)過裝潢,,僅擺放著一張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舊式方桌和五張大小不一、高低不等的凳子,�,!斑@些是為孩子們過來有個座兒準備的�,!碧绽蠋熜χf,。這個家里,“現(xiàn)代化”的家電更是沒有蹤影,,就連灶臺都是用四個乳膠漆空桶支撐起來的,。閑暇時,除了看書讀報外,,與他相伴的便是1981年購買的那臺收音機了,。即便生活如此清貧,陶老師仍然不忘對子女的教育,,他說人的品德最重要,,自己每月要開一次家庭會議,讓孩子們匯報思想,,并叮囑他們做事先做人,,不能忘記做人的根本。
陶老師說,,1996年時,,當看到一些農(nóng)村孩子,因家庭貧困或其它原因而失去學業(yè)時,,他又心急又心痛,,他想如果自己每天少抽一包煙,每周少喝兩瓶酒,一年就可以節(jié)約幾千元,,這樣每年就可以資助一些品學兼優(yōu)的孩子們完成學業(yè)。從那時起,,陶老師就下決心要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幫助一些孩子完成他們的學習夢想,。
在那個年代,陶老師自己還背負著繁重的債務,,但他卻毅然決然地拿出1200元寄給潘集區(qū)部分中心學校,,資助面臨輟學的學生。從那以后,,陶老師一直沒有間斷地通過書信,、面對面交流和捐款捐物等方式,關心,、關注,、關愛著農(nóng)村貧困學生的成長。特別是最近幾年,,陶傳輝老師利用退休后的大多數(shù)時間,,足跡遍布潘集區(qū)中小學校,走訪廣大師生,,幾乎拿出自己的全部工資,,用于資助貧困生,讓200多名貧困生得以順利完成學業(yè),,有的學生還如愿考上了理想的高中和大學,。陶老師一直堅持著自己的信念,在有生之年,,節(jié)衣縮食,,每年至少拿出1萬元專項捐助貧困生完成學業(yè)并學有所成。
對于今后的打算,,陶老師說:“一生平凡,,生活簡單;粗茶淡飯,,煙酒無緣,;晚年有福,吃住不愁,;做點善事,,快樂自我;爭取死后,,一無所有”。陶老師希望,,自己身體健康長久,,并通過省吃儉用和合理理財來積攢更多財物幫助更多的學生,。他特別強調(diào),在自己過世后,,將悉數(shù)捐贈個人財物,,用一半財產(chǎn)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另一半用于捐助祖國的國防事業(yè),,為國家強大盡一份心意,。“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陶傳輝老師的愛心讓生活在貧困邊緣的學生們不再感到冬天的寒冷,讓這個大地充滿春日般的溫暖,。平凡孕育著崇高,,陶老師用言行詮釋出了當代“好人”助人為樂的真正內(nèi)涵。(記者 李舒韻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