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有個孩子,,自打出生就一直身體欠佳,,去過多家醫(yī)院,吃過數不清的藥,,但一直不見效,。家里的老奶奶常在一旁嘀咕,該去廟里走一走了,。聽到這句話,,筆者的心頭不禁涌出一陣酸楚。
曾經看到過一份資料,,說國人中每兩人有一人迷信求簽,,每四人有一人迷信星座,每五人有一人迷信解夢,,而每50人中才有一人具備基本科學素養(yǎng),。這樣的數字,要比發(fā)達國家落后了二三十年,。
中國科學技術館館長,、中科院博士生導師王渝生研究員認為,,中國人迷信,既有受傳統文化消極因素的影響,,更重要的是許多地區(qū)和部門多年來對科學普及沒有確立一個完善的發(fā)展目標和方向,,也忽視了科普對公民素養(yǎng)的重大意義。就拿科技館來說,,許多城市沒有像樣的科技館,,即使有了,去參觀的人也不多,。有數字顯示,,我們的民眾,每10個人中,,參觀過科技館的人不足1人,而在日本,,每2個公民中就有1個參觀過科普場館,。
早在2012年9月15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來到位于北京的中國農業(yè)大學參加全國科普日活動時就強調說,,要廣泛普及食品與健康相關知識,,推動全社會更加關注食品安全,堅決遏制各類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提高群眾消費安全感和滿意度,。
2016年,習近平在全國“科技三會”上進一步指出,,科技創(chuàng)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chuàng)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科普工作首先要從兒童抓起,,開展豐富多彩的兒童科普活動,這是學校教育力不能及的,。兒童科普活動能夠豐富青少年的科技經歷,拓寬青少年的科技視野,,對青少年科技興趣,、創(chuàng)造力、想像力的培養(yǎng)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特別是能吸引原本對科學學習無興趣,、無積極性的青少年學生,。一些發(fā)達國家還通過舉辦家長與孩子一道參加的科技活動、組織教師到科技館等手段,,發(fā)揮家長及教師對青少年的科學引導作用,。很多科學家都聲稱,他們最初對科學萌發(fā)興趣,,他們的父母和教師起到了很大的鼓勵,、支持和引導作用。
我們目前正在推行素質教育,,但我們所說的素質教育應是一種大教育的概念,,其中包含學校教育及青少年科普教育等多個方面。如果說我們的學校教育在某些方面不如別人,,需要改革,,那我們在青少年科普教育上則更薄弱,與先進國家的差距更大,。素質教育對我國青少年科普工作提出了挑戰(zhàn),,同時也創(chuàng)造了發(fā)展的機遇。隨著我國學校素質教育的展開,,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將逐漸減輕,,學生及其教師、家長會越來越希望學生多參加課外科技活動,,以增長見識,、經歷和能力。因此,,借鑒國外成功經驗,,加速發(fā)展我國的青少年科普事業(yè)勢在必行。
抓好科技創(chuàng)新,,貴在接力,;抓好科學普及,同樣如此,。今天,,是我們要重新認識科普工作的時候了。我們要大聲呼吁:科普,,別離我們太遠,,科普,要更多更快地走進廣大群眾之中,!
(李舒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