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4口人就分到了4股,,每股1000元,,拿到了股權證書,年底就可分紅,,這實在是一件利民,、惠民的大好事�,!比涨�,,鳳臺縣楊村鎮(zhèn)店集村村民米萬明告訴記者。
今年以來,,鳳臺縣楊村鎮(zhèn)店集村以保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合法權益為核心,,以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權利為重點,穩(wěn)步推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工作,,探索集體經濟有效實現形式,,不斷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
店集村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工作于2016年6月正式啟動,。村兩委于6月23日召開了黨員,、村民代表、部分村民的大型會議,,進行了宣傳發(fā)動,,制定了《店集村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的實施方案,進行了摸底登記,、核資,、公示等一系列工作流程,具體實施階段分制定方案,、宣傳發(fā)動,;清產核資、建立臺賬;成員界定,、編制名冊,;折股量化,設置股權,;建立三會,、成立組織;填寫權證,、發(fā)放到戶,;資料整理、規(guī)范建檔,;資產運營,、收益分配等8個步驟進行。
村文書吳明輝告訴記者,,通過清產核資,,建立臺賬,對集體經濟組織的資源性資產,、經營性資產和非經營性資產進行區(qū)分,,建立資產登記臺賬。截至目前,,店集村農村集體資金13.8萬元,,經營性資產468.4萬元,非經營性資產636.9萬元,,負債39.2萬元,村集體凈資產合計1079.9萬元,;資源性資產5300畝。
合作制改革中,,該村對成員進行界定,,編制名冊,經統(tǒng)計共962戶3468人,;折股量化,、設置股權,股權數量的設置經村民大會討論通過,,實行一戶一證,、增人不增、減人不減,、配置到人,;建立“三會”,成立組織,,選舉產生股東會,、理事會,、監(jiān)事會,成立鳳臺縣楊村鎮(zhèn)店集村農村經濟股份合作經濟組織,,實行獨立核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民主管理,;填寫權證,發(fā)放到戶,,集體資產折股量化到人后,,由股份合作經濟組織向股東發(fā)放股權證書,一戶一證,,股權可以繼承,暫不得轉讓,,不得隨意退股提現,;資料整理、規(guī)范建檔,,鎮(zhèn),、村兩級分別留存紙質文件進行備案,上報至鎮(zhèn)政府審核并備案,,經鎮(zhèn)政府審核通過后報縣農委備案,;資產運營,收益分配,,目前店集村處于資產運營起步階段,,以后的收益將在提取公積金、公益金后按照股權份額召開股東大會統(tǒng)一分配,。
店集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夯實了農村改革發(fā)展基礎,在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基礎上,,以尊重農民意愿,、維護農民權益為核心,通過確權登記頒證讓農民吃上了“定心丸”,,通過土地流轉實現了農村土地“三權”分置,,使土地的承包權進一步明晰,經營權進一步放活,,農村治理體系進一步完善,,為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發(fā)展農業(yè)規(guī)模經營、加快現代化進程提供了重要保障,。
該村主任蘇振杰對記者說,,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對我們來說是一件新生事物,,通過改革,激發(fā)了農村發(fā)展活力,,通過改革試點,,有效激活了農村土地、房屋等“沉睡資本”,,更多群眾手上有了產權,、兜里有了活錢。他說:“我們村每一寸土地,、每一個桌椅都登記在冊,,做到資產資源不流失,還有部分灘涂地和部分林木正在清產,,還能增加一部分集體資產,。”該項改革促進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和農民增收,,通過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加快了土地流轉,帶動了農村勞動力轉移,,使農民在獲得土地租金的同時,,又可以通過外出務工獲得雙份收入,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農民收入,,讓農民有更多獲得感,。
(記者 劉銀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