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淮南首例人體器官捐獻在“安徽省人體器官捐獻協(xié)作醫(yī)院”淮南朝陽醫(yī)院順利實施。一位男子突發(fā)重病,,在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后,,這位男子捐獻了兩個腎臟、一個肝臟,、兩個眼角膜,,使5人重獲新生。為了讓捐獻器官者有尊嚴地離去,,醫(yī)務(wù)人員完成手術(shù),,對其進行了善后處理之后,為捐獻器官者舉行了告別儀式,,大家為他默哀3分鐘,。(見4月5日《淮河早報》)
早些時候,《江南晚報》曾報道說,,江蘇淮安19歲的陳某,,一年前經(jīng)檢查確診為腦部膠質(zhì)瘤后進行了手術(shù)治療。后來疾病復發(fā),,在陳某即將離世時,,家屬表達了捐獻器官的愿望。在無錫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見證下陳某實現(xiàn)了多器官捐獻,。新華網(wǎng)也有報道說,,深圳布吉鎮(zhèn)46歲的母親殷小利因為高血壓引起腦干出血,匆匆離世,。誰都沒想到,,13歲的兒子丁思成全力說服家人,將媽媽的1個肝臟,、2個腎臟,、2只眼角膜和4塊半月板捐獻了出去,而這些器官可以救9個人,。
這些都是發(fā)生在老百姓身上感人的故事,。當生命終結(jié)時,把器官捐獻出去,,讓生命在另一個人身上延續(xù),,這是人類人道博愛,、高尚曠達、無私奉獻的義舉,,這種用軀體架起通往醫(yī)學殿堂的橋梁,,無言地為社會和人類做出最后奉獻的高尚情操,是另一種意義上的英雄,。
雖然說隨著我國醫(yī)學知識的普及,,人們對于遺體捐獻的認識越來越理性,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器官移植,、造福人類的觀念,,并加入到器官捐獻的行列中來,但突出問題仍是可供移植器官嚴重短缺,。目前我國正在等待器官移植的各類病患共有150萬人之多,,每年能夠使用的器官數(shù)量不到1萬,供求比例達到1∶150,。與此同時,,需要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數(shù)量還以每年超過10%的增量擴大。每年很多病人在等待合適器官的過程中去世,。
器官捐獻就是當一個人不幸去世時,根據(jù)本人或親屬意愿,,將其功能良好的器官,,以無償?shù)姆绞剑璜I給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讓他們能夠延續(xù)生命,,重新開始一段新生的旅程。據(jù)了解,,人身上有50種可捐獻的器官,,包括皮膚和角膜。每種都可能救活一個人或改變其命運,。當你捐出一個眼角膜,,就能把光明帶給別人;當你捐出一個心臟,,就能給他人生命的動力,;當你捐贈骨髓,就是把生命之流注入他人的生命之中,。
當一個人走到生命盡頭的時候,,如果能夠?qū)⒆约荷砩弦廊挥杏玫钠鞴倬璜I出來挽救他人的生命,那這生命的延續(xù)是何等美好的事,。
今天我把器官捐獻出來給需要的人,,有一天當我的親友需要移植器官時,,同樣也會有人愿意捐獻。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馮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