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有春秋時期楚相孫叔敖所造的安豐塘,,有屹立千年的壽州古城,有大氣磅礴的安徽楚文化博物館……壽縣,,楚文化的最后積淀地,,以此為中心的江淮楚文化,在中華文明史上留下燦爛篇章,。
近日,,記者走進壽縣,感受這一城人文典故,,千年魅力楚都,。
春日的安豐塘,煙波浩渺,,霧氣升騰,,水天一色。在刻有“芍陂”字樣的石碑一側,,塘中有島,,綠樹蒼蒼;另一側,,岸邊有亭,,飛檐翹角;塘堤綠柳成蔭,,游人往來,,競相留影。
“安豐塘是我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真是不虛此行,!”3月24日,在壽縣安豐塘畔,,來自廣東省深圳市的游客王守模不禁感慨道,。
歷經2600多年風雨的安豐塘,至今仍在發(fā)揮作用,,滋養(yǎng)著這方土地,。“安豐塘面積34平方公里,,蓄水量最高1億立方米,,灌溉面積達63萬畝�,!卑藏S塘鎮(zhèn)黨委書記梁志勇告訴記者,。
作為安徽省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壽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千里淮河在八公山下迂回西流,,瓦埠湖上碧波蕩漾,繪就了壽縣絢麗多姿的山水人文畫卷,。
漫步壽縣古城墻上,,極目遠眺,巍巍八公山盡收眼底,;古城東北方,,曾經的淝水之戰(zhàn)古戰(zhàn)場阡陌縱橫,滄海桑田,。蜿蜒的古城墻,,黛青的城磚,仿佛在默默訴說著千年的故事,。
咚鏘,、咚鏘、咚咚鏘……壽縣古城賓陽門城樓上,,歡樂的鑼鼓聲響徹云霄,,具有濃郁楚文化韻味的壽州鑼鼓表演正向廣大游客精彩呈現。
“壽州鑼鼓素有‘會說話的鑼鼓’美譽,�,!眽劭h文旅局局長郝佩中告訴記者,2006年,,壽州鑼鼓被列入安徽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目錄,,壽縣目前已擁有2項國家級、9項省級,、10項市級和38項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近年來,壽縣把發(fā)展文化旅游業(yè)作為實現縣域經濟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抓手,,全面推進壽州古城創(chuàng)建國家5A級風景區(qū),,大力推進鄉(xiāng)村旅游,力爭把壽縣打造成為全國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全域旅游示范區(qū)和省級文化旅游名縣,。
江淮兩岸,春暖花開,。古城壽縣,,不僅有美好的自然風光、人文風貌,還有充滿著歷史文化氣息的珍貴館藏,。
來到安徽楚文化博物館,,通過“城墻”“城門”“甕城”進入展區(qū),一件件放置于陳列柜中的器物充滿著滄桑感,,令人仿佛穿越了千年歲月,。
“安徽楚文化博物館珍藏文物藏品10000余件套,其中涉楚文物700余件套,�,!卑不粘幕┪镳^副館長常遠霞告訴記者,作為全國唯一以“楚文化”命名的博物館,,楚金幣,、北宋重佛舍利牡丹紋金棺、漢八龍紋金帶扣,、越王者旨于賜劍等皆為代表性藏品,。
“楚漢文化光耀千年,壽州古城活力無限,。歡迎海內外朋友‘打卡’壽縣,,共同感受如詩如畫的生態(tài)美景,共同領略‘一城人文典故,、千年魅力楚都’,。”壽縣縣長孫奇志告訴記者,。
(《安徽日報》4月4日二版報道) (安徽日報記者 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