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第七屆安徽省道德模范胡常引
捐獻造血干細胞,在目前還依然不被大多數(shù)人接受的情況下,,淮南東方醫(yī)院集團鳳凰醫(yī)院職工胡常引,,卻一次承諾、三度履約,、兩次捐獻,,去挽救異鄉(xiāng)一位素不相識的一對雙胞胎孩子的母親。她用最樸實,、最溫暖的行動,,兌現(xiàn)了對生命的承諾。胡常引成為安徽省首例二次造血干細胞捐獻者,,也是目前全國僅有的兩位兩次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女性之一,。
首次捐獻:歷時整整9小時,才最終完成捐獻
2011年的一天,,胡常引來到市中心血站獻血,,當走出大廳時抬頭看到墻上張貼的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宣傳畫,她又回頭留取了造血干細胞捐獻樣本,。
2012年底的一天,,胡常引突然接到市紅十字會的電話,得知自己與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這位憨直的姑娘當即表示愿意捐獻,。但在臨近捐獻時,家里卻發(fā)生了變故,。父親病世不久,,哥哥又車禍受傷、住院治療,,家中還欠下大量外債,,母親沉浸在巨大悲痛中,,家里重擔全壓在她一人身上,。為不讓家人擔心,她向市紅十字會提出,不讓家人,、單位和其他任何人知道,。
胡常引天生體質(zhì)過敏,還有高凝血質(zhì),、先天性心室畸形等疾病,,身體狀況根本不適合捐獻,可她卻刻意隱瞞了情況,。住院期間,,她對動員劑過敏,出現(xiàn)嚴重不適,,她吃不下,、睡不著,腰酸背痛,,滿身血管和頭脹得要爆裂了一般,,但她一聲不吭,咬牙堅持,、再堅持,!她一周幾乎粒米未經(jīng),僅靠輸液維持,,硬是靠毅力挺了過來,。在造血干細胞采集過程中,因其血液高凝導致采集機器無法正常運轉(zhuǎn),,一直報警,,不得不拔掉針頭,輸液稀釋后,,再重新穿刺采集,,反復數(shù)次。整個采集過程歷時整整9個小時,,胡常引經(jīng)歷了一般捐獻者沒有經(jīng)歷的痛苦和超倍的時間,,最終完成捐獻。
二次捐獻:推遲要孩子,,也要堅守生命承諾
首次捐髓救人后,,胡常引一直牽掛著那個未曾謀面但血脈相連的姐姐。
2018年7月底,,市紅十字會突然接到動員胡常引為那位患者二次捐獻造血干細胞的通知,,這是當時安徽省首例二次捐獻造血干細胞。當時,,胡常引剛剛結(jié)婚,,正準備孕育自己的小寶貝,,此前又剛經(jīng)歷一次不小的手術(shù)和嚴重的車禍,身心尚未恢復,,此外當年捐獻時遇到的種種問題都有可能再現(xiàn),。當顧慮重重的工作人員把信息告知胡常引時,她依然沒有猶豫,,提出了和第一次捐獻時一樣的條件:注意保守秘密,。可就在她準備捐獻的前一天晚上,,突然接到通知,,因患者病情變化,不得不終止捐獻,。得知消息,,她十分著急、不安,、惋惜,、心痛,并告訴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只要需要,,隨時再通知我!”
時間到了2020年,,胡常引的事業(yè)和家庭都有了新變化,,日子越來越紅火。她和愛人商定,,趁著年輕趕快要個孩子,,了卻兩家老人的心愿�,?删驮谶@節(jié)骨眼上,,她接到了再次為這位患者捐獻造血干細胞的通知。
2020年10月10日,,胡常引又一次瞞著家人,,踏上了挽救生命的征途。捐獻過程中,,她又出現(xiàn)了嚴重的過敏反應,、身體不適,全身疼痛,,頭暈目眩,,連續(xù)4天幾乎沒有進食、無法入睡,,只能靠輸營養(yǎng)液維持,。在造血干細胞采集過程中,,胡常引因身體虛弱,分離機報警,,前段采集不順,,不得不再次穿刺重采,,經(jīng)過4個小時的采集,,終于采集了252毫升的“生命種子”,被及時送往河北,,再度挽救了那位不幸而又幸運的患者生命,。(記者 朱慶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