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代際的接力,。1998年洪水前后出生、成長的一代,,聽著英雄的故事長大,,渴望成為英雄的模樣。
22年后,,大水再次在家門口奔流肆虐,,他們挺身而出,從被守護到守護他人,,在暴雨洪峰中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禮,。
以青春之名出列!
為青春之名擔當,!
為歷史出列:“成為當年的你們”
7月中旬,,萬里長江大堤安徽宿松段,受洪水侵襲,。防汛工棚下,,皮膚黝黑的石浙安抹了一把臉上的汗,拿起竹棍跟上了巡堤隊伍,,青澀的臉龐在這群成年人中格外顯眼,。
長江干流受長時間高水位影響,江湖堤防極易發(fā)生滑坡,、滲漏等險情,,安徽各地持續(xù)加強堤防巡查防守,正在安徽工業(yè)大學就讀的石浙安也報了名。
7月14日,,在安徽省同馬大堤宿松段,,守堤隊員為石浙安戴上袖章。新華社發(fā)(程天石攝)
這個從小長在江邊的大男孩對洪水并不陌生:“聽父母說,,22年前,,洪水從這里漫上來,無數叔叔阿姨們保護了我們家,,現(xiàn)在輪到我來保護他們了,。”
在他身后,,堤下洪峰奔涌,,堤上紅旗獵獵。
手把紅旗展,,青春立濤頭,。
溯江而上,湖北武漢,。與石浙安同齡的小伙子李健雄,,報名加入民兵突擊隊參加防汛。在蔡甸區(qū)消泗鄉(xiāng),,他和同事從凌晨起連續(xù)奮戰(zhàn)十多個小時,,終于搶在暴雨前筑起近200米的子堤。這時,,他突然感到一陣疼痛,,手心已磨出顆顆水泡。
7月9日,,李健雄在湖北省武漢市蔡甸區(qū)永固堤上巡堤,。新華社發(fā)
“我報名走上大堤,源于父輩們的講述,�,!�
1998年李健雄出生時,家就在漢江大堤附近,,大人們反復對他講:“當時堤上到處是解放軍,,是他們保護了我們�,!�
“小時候一直覺得英雄很神奇,,這一次,該我們站出來了,!”他說,。
誰家孩兒,,今為戰(zhàn)士。
7月19日,,安徽六安市金安區(qū)皋城路消防救援站消防員馬昌杰在金安區(qū)雙河鎮(zhèn)曹堰村救援現(xiàn)場轉移村民,。新華社記者 朱青 攝
安徽六安市金安區(qū)皋城路消防救援站,1998年出生的消防員馬昌杰第一次參加抗洪,,大水中一次又一次背起別人的父母,,托舉別人的孩子。
湖南岳陽市云溪區(qū)陸城鎮(zhèn),,22歲的鎮(zhèn)干部鄭志偉,,在長江大堤上完成了預備黨員轉正。
1998年,,湖北武漢市的社區(qū)工作者汪晗剛剛8歲,,當年解放軍叔叔在水中推著救生筏,把滯留的同學們一個個送回家,。今年夏天,,她主動報名,站在防汛一線,。
1998年,,夏偲7歲生日那天,連續(xù)值守抗洪一線的母親趕回家為他做了一份雞翅,,匆匆離開。今年已是湖南臨湘市聶市鎮(zhèn)鎮(zhèn)干部的他,,在大堤上通宵值守后吃了兩個雞蛋,,過了29歲的生日。
7月15日,,在湖南省臨湘市聶市鎮(zhèn)新長源垸值守點上,,夏偲(前)和同事在巡堤。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
1998年前后出生,、成長的一代,,與洪水有著獨特的聯(lián)系。如今踏入社會,,又在抗洪一線接受洗禮,。
共青團武漢市委書記柳新說,新時代的年輕人正用實際行動向當年的萬千抗洪英雄致敬,,承接起上一輩人的英雄傳統(tǒng),,展現(xiàn)出越是艱險越向前的青春擔當。
“長大以后的我們,,成為當年的你們,!”洶涌的洪水中,他們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最美“青春逆行”。
薪火相傳,,今天的中國,,又怎能懼怕暴雨洪峰!
為人民出列:洪水中挺起“青春脊梁”
黨旗紅,、迷彩綠,、志愿橙、火焰藍……越在抗洪一線,,青春的色彩就越繽紛鮮亮,。
紅色,是熾熱,,是奉獻,。
安徽銅陵市義安區(qū)西聯(lián)鎮(zhèn)老觀圩堤壩上,黨旗迎風飄揚,,2000年出生的武警安徽總隊合肥支隊戰(zhàn)士馮海波和戰(zhàn)友們趕到這里,。不久前,這位小伙子主動向中隊黨支部報名參加抗洪搶險,。
7月15日,,武警安徽總隊合肥支隊戰(zhàn)士馮海波(下)和戰(zhàn)友在銅陵市義安區(qū)西聯(lián)鎮(zhèn)老觀圩堤處理險情。新華社發(fā)
“圩堤有管涌,!得下水封堵,!”隊長大喊。險情現(xiàn)場,,出現(xiàn)一個直徑4米多,、深達1.5米的水坑。
“讓我來,!”不少人還沒聽清,,馮海波就奮不顧身跳進水坑,戰(zhàn)友緊跟其后,。4小時連續(xù)作戰(zhàn),,他們用一個個重達30公斤的沙袋填上了坑洞。
“第一腳下去沒踩到底,,心里還是有點害怕,。”馮海波說,,“我守衛(wèi)第二故鄉(xiāng),,家鄉(xiāng)的親人也在被我的戰(zhàn)友守護�,!�
7月26日,,武警安徽總隊合肥支隊戰(zhàn)士馮海波和戰(zhàn)友在銅陵市義安區(qū)老觀圩堤壩扛沙包處置險情,。新華社發(fā)
綠色,是和平,,是安全,。
1998年出生的臨汾旅攻運先鋒營尊干愛兵標兵連副班長盧偉是江西人,他和身著迷彩綠的戰(zhàn)友們奔赴安徽和縣,,完成多地圩段子堤構筑,、搶險等急難任務,最長一次連續(xù)奮戰(zhàn)近20個小時,。
“小時候,,母親常常講述1998年抗洪的故事。我長大后立志參軍報效國家和人民,,如今圓了自己的夢想,。”盧偉說,。
橙色,,是溫暖,是熱情,。
從長江兩岸到洞庭之畔,,從鄱陽湖到王家壩,大堤上,,總能看到一批批橙色的馬甲在草叢間移動,,地毯式地進行查險堵漏。
受連續(xù)強降雨影響,,安徽省南陵縣籍山鎮(zhèn)新建村臨河圩堤吃緊,。
關鍵時刻,一支由大學生組成的青年志愿突擊隊挺身而出,,20歲的劉銀輝是其中一員。
7月14日,,劉銀輝(左二)在安徽省南陵縣籍山鎮(zhèn)新建村臨河圩堤處理險情,。新華社發(fā)
“我們年輕,體能好,、反應快,,村里缺人手,就報了名,�,!眲y輝說。巡堤晴天日曬蒸烤,,雨天渾身淋透,,他從不叫苦,;防汛人手不足,他總是值完白班搶著繼續(xù)值晚班,。
藍色,,是純凈,是永恒,。
面對最高溫度時的藍色火焰,,消防員們從不懼怕對手的強大;面對洶涌的洪水,,火焰藍依然是千家萬戶的保護色,。
在安徽阜南王家壩保莊圩大堤上,26歲的阜陽消防救援支隊戰(zhàn)士李帥和同事們把一箱箱礦泉水,、方便食品等生活物資搬上沖鋒舟,,運往蓄洪區(qū)內的村莊。
“我原來所在的部隊參加過1998年抗洪,,聽到最多的是老兵們的事跡�,,F(xiàn)在,我要把英雄的精神展現(xiàn)出來,�,!崩顜浾f。
近日,,共青團安徽省委號召青年“出列”,,逆水而行,要求各級團組織組建青年突擊隊,、青年志愿服務隊,,在黨委政府領導下,有序開展防汛值班,、險情排查,、群眾轉移、心理疏導等工作,。
濁浪滾滾,,檢驗了青春的成色,挺立起青春的脊梁,。
為成長出列:“非常經歷”磨礪燦爛人生
庚子年,,18歲,足以讓尹夢興銘記一輩子,。
在汛情下艱難完成了考試,,此時此刻,他正站在安徽省離家百里的長江同馬大堤上,,與年長好幾旬的戰(zhàn)友巡堤查險,。
7月中旬,,長江北岸的安慶市啟動防汛應急一級響應,同馬大堤形勢嚴峻,。家住佐壩鄉(xiāng)振昌村的尹夢興和10位村民主動報名,,支援同馬大堤匯口鎮(zhèn)曹湖村段,住在大堤旁的學校里,,三餐自己動手做,,睡覺在課桌上。
7月15日,,家住安徽省佐壩鄉(xiāng)振昌村的尹夢興在同馬大堤宿松縣匯口鎮(zhèn)曹湖村段巡查,。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
第一次直面洪水,第一次集體生活,,第一次夜間巡防……他發(fā)現(xiàn)自己從未走過那么長的夜路,,也曾因戰(zhàn)友的鼾聲徹夜難眠。
體會更多的是成長,。朝夕相處中,,尹夢興也重新認識了身邊這些前輩�,!坝械臓敔攨⒓舆^三次抗洪,,是為民出征的老英雄�,!�
這個夏天,,他開始關注天氣和新聞,關注別人的衣食冷暖,。
幾個月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時候,尹夢興也第一個報名參加防控值勤,,在村卡口堅守了近一個月,。
7月15日,家住安徽省佐壩鄉(xiāng)振昌村的尹夢興(前)和志愿者在同馬大堤宿松縣匯口鎮(zhèn)曹湖村段查看水情,。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
“災難面前,,感覺村里的娃娃們一下子都長大了�,!闭癫宕逦瘯敝魅我G說。
這場洪水,,是尹夢興的成人禮,,更是無數同齡人的成人禮。
半個月前,,安徽宣城中學高三畢業(yè)生張馳的稱呼還是張同學�,,F(xiàn)在,,人們叫他“小張老師”。
張馳在沈村鎮(zhèn)中心小學安置點擁有了一方講臺,,指導受災轉移來的孩子們完成暑假作業(yè),,帶著他們去跑步鍛煉。父親驚訝而又自豪:曾經靦腆的兒子,,已成為獨當一面的男子漢,。
疫情停課、高考推遲……張馳一度抱怨2020年最大的不變就是變化,,而在抗洪一線,,他愈發(fā)相信有一點是永遠不變的:“那就是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我們擁有的自信與頑強,�,!�
烈火下青春的血,洪峰中年輕的臉,,讓一代人因磨難而傲立,。
這個夏天,每一朵“后浪”都凝聚著奔騰的力量,。
在湖北武漢洪山區(qū),,18歲小伙子周亮宇報名參加抗洪,高考一結束,,就馬不停蹄奔赴長江武金堤,;即將大三的學生曾歡俊得知新洲區(qū)招募防汛志愿者,毫不猶豫辭掉暑期打工來應征,。
在合肥濱湖世紀社區(qū),,一支由團員青年組成的戰(zhàn)“疫”先鋒隊重整旗鼓,第一批志愿者正活躍在防汛一線……
這個夏天,,江河湖海都將終歸于平靜,,但似乎每個人都相信,一波巨浪正在不斷增長,。(文字記者:李亞彪,、楊玉華、陳諾 參與記者:朱青,、王自宸,、阮周圍、明星 視頻記者:湯陽,、朱青,、屈彥、金劍 報道員:韓文哲,、程天石,、周全,、張珉、劉奇 新媒體編輯:譚慧婷)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