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第六屆淮南市道德模范許克素
潘集區(qū)祁集鎮(zhèn)許崗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許克素,自2008年進入村委會工作以來,,12年如一日以村為家謀發(fā)展、罹患癌癥仍一心為民解憂愁,,村集體經(jīng)濟由空白村一舉突破10萬元,。許克素說,自己是農(nóng)民的女兒,,當(dāng)初村民選擇信任自己,,一票一票地把自己推選為村主任,就憑著群眾的這份信任,,自己愿意像一根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把群眾信任作為最大動力
“我一沒錢,、二沒勢,,老百姓們選擇我,,就是對我最大的信任,我一定不辜負大家,�,!边@是2014年許克素被村民選舉為村委會主任時說的一句話,也成為她始終恪守的人生原則,。
曾經(jīng),,許崗村村民有三大難題——走路難、灌溉難,、過河難,。村里只有3000多米水泥路,其余都是土路,,村民出行難,;村里灌溉渠不夠長,每到農(nóng)忙季節(jié),,村民灌溉最遠的要接近千米長的管子,,有時還會因爭水發(fā)生糾紛;淮河將許崗村的土地一分為二,,村民過河耕種十分不便,。在許克素的積極爭取下,村里新修水泥道路4800多米,、新建灌溉渠5000多米,,新建小型灌溉站一座,并購置新的渡船,,徹底解決了村民的三大難題,。同時,村里新建了兩座村民文化廣場,,翻建了黨群服務(wù)中心,,村容村貌有了非常大的改善。通過招商引資,,村里引進淮南市龍灃元水蛭養(yǎng)殖有限公司,,建成了兩座60KW太陽能光伏電站,村集體經(jīng)濟由空白村一舉突破10萬元,。2017年,,許崗村在全市率先實現(xiàn)“戶脫貧、村出列“的目標,,摘掉貧困村帽子,。
把村里孤兒看作自己的孩子
村里有位孤寡老人叫許圣杰。20多年來,,他靠著五保金,、裁縫手藝和幾畝薄地,,照顧侄子許永、侄女許詠春并供他們一路求學(xué),。許克素非常關(guān)注這個不幸的家庭,,像媽媽一樣關(guān)心關(guān)愛許永、許詠春,,兩個孩子先后考取了研究生和本科,,通過教育改變了命運。在送許詠春去上大學(xué)前,,許克素專門給她買了新鞋新衣服,,還偷偷給她塞了幾百塊錢。
除許永,、許詠春外,,村里還有許多孤兒,許克素眼中他們都是自己的孩子,。2012年,,孤兒許鳳考取了合肥工商管理學(xué)院,因家里沒錢打算放棄,。許克素聽說以后,,跑到鎮(zhèn)里為許鳳爭取了4000元救助金。后來,,她又親自把許鳳送到學(xué)校,,替她辦理好入學(xué)手續(xù),還自己掏錢為許鳳買了洗漱用品和被褥,,并請求寢室管理員一定多多照顧孩子,。這些關(guān)愛之舉,讓寢室管理員以為她是許鳳的母親,。村里有個小伙許瑞虎生了重病,,她多方爭取救助金,還在網(wǎng)上發(fā)動“水滴籌”,。
像一根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在群眾的眼中,一直都是許克素在幫助他人,,而很少有人知道她家的困難,。
許克素家庭是不幸的,她的母親和唯一的弟弟因病相繼去世,,留下了年邁的父親和年幼的侄子需要她照顧,,目前一家4口還擠在兩間破瓦房里。更不幸的是,,幾年前她被診斷患有肝癌,、血管瘤,、甲狀腺瘤等多種疾病,因選擇保守治療,,常是藥不離身,、身不離藥。每月兩三千元的醫(yī)藥費,,讓許克素家里日子過得十分清苦,。雖然身患重病,她仍堅持以村為家,,依然像個陀螺永不停歇,。在2016年午季秸稈禁燒工作中,她因操勞過度曾一度暈倒在農(nóng)田里,,后來經(jīng)醫(yī)院搶救才撿回一條命,。可是,,身體剛剛恢復(fù),,她又跑回村里繼續(xù)工作。
有人說,,許克素有點傻,,自己都生病了,干嘛還那么拼,?她總是笑笑說,,村里的工作支撐著自己,若有一天真閑下來,,說不定就真的倒下了,。自己是農(nóng)民的女兒,當(dāng)初村民選擇信任自己,,一票一票地把自己推選為村主任,,就憑著群眾的這份信任,自己愿意在崗位上奮斗到最后一刻,,像一根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為宣傳許克素先進事跡,,潘集區(qū)根據(jù)許克素扶貧故事改編的推劇《扶貧書記》,,在全區(qū)34個貧困村巡回演出,引起群眾的熱烈反響,。(記者 朱慶磊 實習(xí)生 戚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