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夏日,,烈日炎炎,麥浪滾滾,。記者看到,,毛集實驗區(qū)夏集鎮(zhèn)尹余村的麥地里,一臺臺聯(lián)合收割機在麥田間穿梭,裹挾著陣陣麥香,,成為最美麗的風景線,。村民們都在田間地頭忙碌著,或機收車拉,,或刀割肩扛,,保證顆粒歸倉,村民們喜上眉梢,。
可貧困戶黃書良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他家3口人,種了6畝地,,看似農(nóng)活不重,,但74歲的黃書良和其妻子、弟弟都患有視力殘疾,,即使收割機收在地頭,,“顆粒歸倉”對他家來說也是困難重重。眼看麥子已經(jīng)成熟,,瞅著鄰居們都忙著收麥子,,自家卻沒有人手干活,老黃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連日來愁眉不展,。
正當老黃束手無策的時候,他的幫扶責任人——該鎮(zhèn)黨委副書記祝猛領著老黃的“新親戚”——同村貧困戶黃德保領來的一臺大型聯(lián)合收割機,。不到3個小時,,老黃家6畝多的麥子就收割完畢,還幫著運到他家里,。
“要不是你們幫忙,,俺的麥子不知啥時候才能收到家呢�,!崩宵S拉著祝猛的手再三表示感謝,。
“不能讓一個貧困戶的麥子拋灑在地里,如果真的那樣了,,咱黨員干部的臉往哪擱呢,?”祝猛告訴記者,整個麥收時節(jié),,村里組織6戶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幫助家中有困難的貧困戶及時收割小麥,,確保顆粒歸倉。這種“貧貧相助”的形式受到當?shù)厝罕姷母叨确Q贊,。
黃德保說:“俺也是貧困戶,,農(nóng)村人有的是力氣,能幫助一些特別困難的家庭,覺得這樣可有意義了,�,!�
“除了午秋二季幫助弱勞力、無勞力的貧困戶收割糧食外,,組織貧困群眾參與‘美麗家園行動’,,一方面為失能家庭打掃衛(wèi)生,一方面參與村里的環(huán)境整治,,效果很好,。”祝猛介紹,,參與勞動的貧困群眾采取“積分制”,,每年統(tǒng)計積分換取報酬,“貧貧相助”既讓他們能參與勞動有“存在感”,,也讓他們獲得收入有“獲得感”,。
“從全市脫貧攻堅任務情況來看,目前‘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問題解決難度不大,,脫貧不是問題,。但在攻堅戰(zhàn)役中,,失能,、半失能貧困戶是堅中之堅,難中之難,�,!笔蟹鲐氜k負責人介紹,如果從收入指標上看,,他們基本上享受低保,、殘補,完全達到脫貧線,。然而,,生活無人照料、家中環(huán)境衛(wèi)生差,,脫貧后生活質(zhì)量不高,、精神面貌不佳等問題卻扎扎實實擺在那里,回避不掉,。
為此,,毛集實驗區(qū)探索推行了“貧貧相助”活動:貧困戶幫助貧困戶,貧困戶溫暖貧困戶,。一年多來,,“貧貧相助”正如一顆顆種子在焦崗湖畔生根發(fā)芽,26位貧困群眾參與其中,溫暖著72戶失能,、半失能貧困戶的心,,同時也激發(fā)了像黃德保、馬秀珍這樣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的致富信心,。
家住毛集實驗區(qū)梁庵社區(qū)的貧困戶馬秀珍是“貧貧相助”家政服務隊的隊員,,她主要負責5戶失能、半失能老人家中的環(huán)境衛(wèi)生和生活照料,。
梁庵社區(qū)從建檔立卡貧困戶中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遴選出手勤體健,、吃苦耐勞、群眾口碑好的人員,,以村級公益性崗位設置方式,,組建“貧貧相助”家政服務隊,主要工作是為該村33戶失能,、半失能貧困戶采取定期上門打掃室內(nèi)外環(huán)境衛(wèi)生,、整理家務、聊天談心等方式來改善失能和半失能貧困戶人居環(huán)境,、精神面貌,,提高生活質(zhì)量,提升脫貧成效,。家政服務人員工資按月打卡支付,,從村集體光伏電站收益分配中支出。
該村于2019年5月20日召開村兩委會,,按照品德至上,、公平競爭、自愿報名,、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把關審定原則,,分片遴選出馬秀珍等6位貧困人口組建家政服務隊,并簽訂家政服務招工協(xié)議書,。 協(xié)議規(guī)定,,服務人員每月不少于4次入戶打掃衛(wèi)生,保持室內(nèi)干凈整潔,;月工資300元,,按月打卡支付,根據(jù)情況上浮,。
“年齡大了,,家里也離不開我。現(xiàn)在能為別人打掃打掃衛(wèi)生,,做點自己能干的事,,還能和他們(幫助對象)說說話,,感覺自己還有用�,!� 馬秀珍覺得自己能用雙手獲得報酬,,比在家等著救助,更有意義,、更有尊嚴,。
“親幫親,窮幫窮,,活動體量不大,,但意義重大�,!泵鲐氜k負責人介紹,,通過活動開展,首先能解決人居環(huán)境差問題,,有效提升了脫貧戶的精神面貌,,激發(fā)了貧困戶內(nèi)生動力。其次,,增加了就業(yè)崗位,,促進貧困人口就近就業(yè)和增收。按照每人每月300元標準計算,,一個貧困人口工作一年即可保證脫貧成色,。
“脫貧到了攻營拔寨的關鍵時刻,真正消除貧困,,勢必也要預防不以‘貧’為恥的貧困心理,。”市扶貧辦負責人告訴我們,,毛集實驗區(qū)“貧貧相助”通過開發(fā)公益性崗位,解決物質(zhì)脫貧后,,精神貧困問題的有益探索,,對全市其他地方都有積極借鑒意義。不僅增強了黨組織以人民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更加關注弱勢群體,黨群干群關系更加融洽,。更是樹立了鮮明的導向,,堅決杜絕“要懶懶到底,政府來兜底”,,不以“貧”為恥,,反以“貧”為榮的貧困文化。扶貧先扶志,,就是讓貧困戶自己振作起來,,學技術,、學經(jīng)營、勤勞作,、善持家,,政府幫一把,自己蹬一腳,,持續(xù)鞏固脫貧成果,。(記者 周瑩瑩 通訊員 熊文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