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在瓦埠湖畔漫步時,,不由懷古。
這座有2600年歷史,,水澤田豐的古鎮(zhèn)被譽為“君子鎮(zhèn)”,。春秋末期,在孔子弟子中排名14位的宓子賤,,由魯使吳,,病卒葬于此,墓冢尚存,,后人建宓子祠,。孔子稱贊過宓子賤“君子哉若人”,,君子鎮(zhèn)之名由此而來,。
至今看來,君子鎮(zhèn)不沒君子之名,。千百年來,,它延續(xù)著君子之風,在瓦埠湖畔以淡泊悠然的姿態(tài)存在,。而它又不安于平淡,,在時代的變革中,它高舉著旗幟,。這里是皖西北革命斗爭的發(fā)源地,。1923年這里成立了中共小甸特別支部,1928年9月中共壽縣第二次黨代會在瓦埠召開,,選舉了第二屆壽縣縣委,。1931年3月,,這里發(fā)生了震驚江淮的農(nóng)民反封建反壓迫的武裝斗爭“瓦埠暴動”。這座古鎮(zhèn)不僅有著君子溫潤如玉的恬淡,,亦有熱烈激揚的向上精神,。
在瓦埠鎮(zhèn)工作已月余。我于工作之余所做的民間采訪與田野調(diào)查,,讓我看見了君子鎮(zhèn)在新時代煥發(fā)的生機和活力,。這是一座可書可贊可追憶的古鎮(zhèn),更是一座宜居宜游值得期待的新鎮(zhèn),。
我居住在一座臨湖的農(nóng)莊,,農(nóng)莊里草木葳蕤,鳥鳴如潮,。久居鬧市,,季節(jié)的更迭,節(jié)氣的變更已經(jīng)變得含混,。而在瓦埠的每一個晨昏,,我卻感受到了一日與一日的不同。大自然神筆揮就出五彩斑斕的畫卷令人眼花繚亂,,但前提是,,得給畫師留有一塊天然的畫布。瓦埠就是一塊天然的畫布,。
流域面積達4200平方公里的瓦埠湖是瓦埠這塊畫布上的留白,。我喜歡在清晨與黃昏時來到湖邊,久久地凝望這片浩渺的湖面,。瓦埠湖多是靜謐安寧的,,無浪,湖面在晨光與夕照下泛起鱗鱗的波,。時有水鳥從空中俯沖至波心,激起一層不斷擴散的漣漪,。那是鳥在捕食,。安靜的湖水里有我肉眼看不見的魚蝦,人看不見,,鳥卻深知其中的奧秘,。
大自然充滿奧秘,但每個秘密都有個解密者,。魚蝦深知湖底的秘密,,水鳥深知魚蝦的秘密,湖畔長滿蘆葦?shù)臐竦赜稚钪B的秘密,。似乎有告密者,,讓瓦埠人知曉了這些秘密,,因為身為君子,所以他們知曉了秘密,,卻懂得保守秘密,。對守密者,持密者自然也會給予回報,,于是,,湖畔每年都會飛來一千多只過冬的天鵝,湖里每年都能產(chǎn)出20萬斤銀魚,。
在湖邊散步時,,我是個貪心的人。大口地呼入帶有草木味道的清新空氣不說,,還會擷些花草回去,。從野薔薇、金銀花,、蜀葵,、白茅、野燕麥到梔子花,、一年蓬,、青蒿、艾草,,一個月來,,我房間不停地更換插花�,;ㄩ_花謝,,讓節(jié)令變得具象。
今晨散步的時候,,遇見幾位收割油菜的農(nóng)人,,我停下步子與他們聊天�,!敖酉聛矸N什么,?”我問�,!安逖�,。”他們答,�,!把硖锢镌兖B(yǎng)蝦,有的養(yǎng)泥鰍,,養(yǎng)蟹,�,!币娢夷闷鹗謾C拍攝只剩下油菜茬的田地,其中一位農(nóng)人補了一句,�,!暗咎锢锬莛B(yǎng)魚蝦?”我驚奇的表情估計近乎愚蠢,。年長者接著說:“對,,秧田里不打藥,養(yǎng)魚蝦,,稻米是綠色的,,魚蝦是天然的�,!�
那一刻,,我想到每日的餐食,雖然吃的是食堂的大鍋飯,,卻覺得每道菜都可口入味,。“稻米是綠色的,,魚蝦是天然的”,,這至關(guān)重要。還有我們食用的那些蔬菜,,也許就是我在湖邊散步時看見的這些吧,?它們被瓦埠湖水澆灌得水靈靈的,清晨看它們的葉子,,被露水與水汽濡得厚篤篤綠油油,,花們都開得很清亮。嗯,,它們是綠色的,,天然的。
這是一座綠色的古鎮(zhèn),。因為從政府到百姓,,都有綠色的理念。
在去當?shù)匾患移髽I(yè)做采訪時,,我得知,,那家日加工冷凍100多噸草莓,,日加工300多噸毛豆,,日加工30噸小龍蝦的食品企業(yè)老總,為了環(huán)保,,通過考察,、實驗,,將加工草莓、毛豆與小龍蝦的廢料用作養(yǎng)魚的飼料,,啟動了一條綠色的生態(tài)鏈,。
我在晨光中繼續(xù)行走。小滿后的田野,,是金色的,。我的腦海里突然浮出“金瓦埠”這個稱謂。
瓦埠鎮(zhèn)位于瓦埠湖腹地,,是東淝河沿岸重要的水路商貿(mào)河埠,。因水上交通便利,瓦埠古來舟楫商販往來不絕,,沿河碼頭商貿(mào)繁榮,,故有“金瓦埠”之稱�,!敖鹜卟骸苯煌ǖ谋憷�,,勢必造就具有開放精神與進步思想的革命先驅(qū)者�,!敖鹜卟骸庇肿兂闪思t色的瓦埠,。曹蘊真、薛卓漢,、方運熾,、王培吾、徐夢秋,、曹廣化,、曹淵、曹云露,、曹少修,、方和平、方曙霞,、方瑛等一批瓦埠湖畔走出的革命先驅(qū),,為中華民族的解放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們將革命的火種點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的火種愈燃愈烈,瓦埠湖被這沖天的火光映得通紅,。
仿佛須臾之間,,無數(shù)革命先驅(qū)共同締造的新中國,已經(jīng)成立70周年了。
如今,,瓦埠鎮(zhèn)是多彩的,。無論稱它金瓦埠、紅瓦埠還是綠瓦埠,,它都足以應承,。
那個黃昏,我步行從辦公室回住處,,無意看見一處恰似城里高檔小區(qū)的樓群,,走過去,問詢,,方知那是政府為漁民上岸建設的安置小區(qū),。安置漁民上岸,也是保護瓦埠湖生態(tài)的一種大舉措,。
參觀小區(qū)耽了些時光,,回去時,我看見漫天的晚霞映紅了西天,。這景色最宜在湖邊觀賞,。我慌慌地往瓦埠湖畔趕,慌不擇路地闖入一條陌生的路,。走著走著,,卻看見一個拱門上書著“方振武故居”五個大字。
著名愛國抗日將領(lǐng)方振武,,是我兒時就熟知的英雄,。不期然間竟闖入了他的故居,這令我感到激動,。
走進小院,,在大門緊閉的方振武將軍故居外,我望著門前的那兩棵樹,。一棵枇杷樹上掛滿了黃澄澄的枇杷,,一株石榴樹上榴花似火。
我踏著青石鋪就的小路繼續(xù)行走時,,方知,,這是已有千百年歷史的瓦埠老街。那一刻,,我感覺自己就像個探索者,,在瓦埠湖畔行走與觀望中,于有意無意間獲得了關(guān)于瓦埠,,而又不僅僅只關(guān)于瓦埠的寶藏,。
從方振武故居所在的老街走向瓦埠湖畔,,晚霞倒影在湖水里,美若幻境,。幻境里一座正在建設中的大橋,,是跨在瓦埠湖上的一道風景,,這座長達3042米的長橋,將于2020年完工,,它將連接瓦埠湖的兩岸,,變天塹為通途。
我在瓦埠湖畔,,望著暮光中如同油畫的瓦埠湖與瓦埠湖大橋,,想象著古時的瓦埠街,匯聚四方商賈,,游人商旅往來的熱鬧局面,。時在2019年,我在瓦埠湖畔,,腦海中的那一場景與瓦埠的今天和明天如此相似,。(黃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