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的不多,,卻始終用行動在堅持……
一顆火熱赤子心 陪護癱母幾春秋
趙赟龍是一位軍殘五級的退役士兵,,在母親突發(fā)腦干出血后的一千多個日夜里,他守在母親身邊,,悉心照顧,。他的一舉一動受到大家的交口稱贊,,同時也感化和影響了身邊的戰(zhàn)友、同學,、同事,,在他身上不僅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演繹了孝之大道的精髓,。
1988年出生的趙赟龍,,在淮南市地方海事局工作。2006年至2008年在部隊服役,,在部隊期間他多次受到嘉獎,,曾參加團、營軍事大比武分別榮獲第一名,,并光榮入黨,。由于他在部隊服役期間工作任勞任怨,訓練刻苦積極,,深受戰(zhàn)友們的尊敬和首長的高度稱贊,。但不曾想,這個血氣方剛,、身強力壯的小伙子卻突然感到身體不適,,后經(jīng)確診患有重癥肌無力,經(jīng)福州總醫(yī)院專家組評定為軍殘五級,,這種病是道醫(yī)療難題,,只能長期靠藥物來維持正常生活。
讓人沒想到的是,,2015年11月14日,,災難又突然降臨到了趙赟龍的頭上,他的母親突發(fā)腦干出血昏迷不醒,,被送進了搶救室,。得知消息后,他第一時間奔到醫(yī)院,,跪在醫(yī)生面前央求哭喊,,他的舉動感動了醫(yī)護人員,他們也為此落淚,。
當天下午,,趙赟龍停止了婚房的裝修,并將婚期推遲了一年,,把所有錢款用在了給母親治病上,。母親從搶救室轉(zhuǎn)到重癥監(jiān)護室一直處于深度昏迷,在重癥監(jiān)護室的十一天里,,趙赟龍一直守在門外等候母親的消息,。累了,,就坐在地上休息一會;困了,,就窩在墻角打個盹,。每到下午探視時間,他便到母親床前呼喚著母親,,并講述小時候和母親在一起的快樂事兒,。
這期間,醫(yī)生下達了三次《病危通知書》,,而趙赟龍卻斬釘截鐵地表示:只要母親活著,,他和妹妹就還算有個家,。經(jīng)過盡力搶救,,母親真的微微睜開了眼睛,此時趙赟龍激動地熱淚盈眶,,向醫(yī)生千恩萬謝,。
醒了之后,母親被轉(zhuǎn)入神經(jīng)內(nèi)科的重癥病房,,隨后的時間里,,趙赟龍日夜都陪伴在母親的身邊,每隔兩小時就要為其翻身,、吸痰,、排尿、擦身,、換尿片,,從無一句怨言。
如今,,母親雖已進行康復治療,,但仍是全身癱瘓、無排便意識,、失眠,、吞咽困難,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這一千多個日夜里,,趙赟龍每天下了班就趕到醫(yī)院,為母親刷牙,、洗臉,、喂飯、翻身,、按摩,、訓練……母親吞咽功能受到了破壞,,無論什么飯菜他都要先進行粉碎,然后才一口一口地慢慢喂下去,。每逢星期天,,趙赟龍還推著母親回家洗澡,上下樓全由他來背,。這些事對于一個完全健康的人來說都非常困難,,可他卻一直咬牙堅持著。
如今,,只要知道趙赟龍事跡的人無不交口稱贊,,行孝道不是停留在口頭上,而是要落實在行動上,,趙赟龍說的不多,,卻始終用行動在堅持,在他的身上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詮釋了什么是“大愛”“大孝”“大德”,。
圖為趙赟龍對母親的照顧無微不至。(記者 付莉榮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