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淮南人眼中的錢學森與季羨林
2009年7月11日,、10月31日,我國先后失去兩位國寶級學者,,一位是被譽為“學界泰斗”的大師季羨林,;另一位是杰出科學家、為中國火箭航天事業(yè)做出不朽功績的錢學森,。大師故去,,在我輩凡人眼里多了一份對他們的敬畏和距離,然而,,當早報記者追尋幽思,,發(fā)現(xiàn)就在我們淮南,那些我們所認識的熟人,,曾經(jīng)與大師的距離那么近,。從這些我們所熟知人的眼里,我們找到了大師故去,,國之傷痛的理由,。




楊春鼎:與錢學森交往是我一生最大的精神財富
據(jù)淮南師范學院退休教授楊春鼎回憶,1981年當時名不見經(jīng)傳的他,,抱著試試看的心理把自己寫的講義《形象思維新論》郵寄給遠在北京的科學家錢學森,。“我完全沒有指望工作繁忙的錢老會對我這樣一個無名小卒的油印稿細細閱讀,,并且親筆回信,。”“但是大約過了一個月他竟然回信了,,而且還是親筆信件,。”楊春鼎教授回憶道:“從那以后一直到1996年,,錢老給我寫的信和寄贈的書刊就達80多封次,。無論從學術(shù)上還是從生活上都給予我極大的幫助,和科學巨匠錢學森交往是我一生中最大的精神財富,�,!�
記者在楊春鼎教授的家中翻閱了錢學森親筆寫給他的大多數(shù)信件。這些信件在第二人稱用法上,,錢學森一律用“您”而非“你”,,且信件無論長短,,結(jié)尾處必署“此致敬禮”。通讀信件,,記者見到功勛卓著的錢學森并非用命令或高高在上的語氣指導楊春鼎,,相反在信件中用的最多的是“您以為如何?”“不知道您以為還有什么除上述以外的‘關(guān)系’,�,!薄按艘猱敺瘢俊边@樣商量引導式的語氣,,大師的謙和與平易近人由此可見,。
在學術(shù)方面,當楊春鼎提出的問題或是寫送的文章,,錢學森認為他不能指導或是不易定奪,,以及值得探討的,錢學森會把楊春鼎的信件轉(zhuǎn)給他認為適合探討或是適宜回答該問題的人,。同樣的,,錢學森也會把一些全國各地的學者,或正在學術(shù)田地上耕耘的人引薦給楊春鼎,�,!盀榱怂季S科學的發(fā)展,為了《形象思維學》的創(chuàng)立,,他將國內(nèi)分散的獨立為戰(zhàn)的研究者聯(lián)系起來,,形成相互溝通信息的科研網(wǎng)絡�,!睏畲憾φf:“至今我國思維科學的發(fā)展仍然得益于錢學森當年搭建的平臺”。
在上個世紀80年代,,很多學術(shù)研究方面的書籍相當匱乏,,錢學森不止一次地把與思維科學相關(guān)的學術(shù)書籍寄給楊春鼎,同時指導他查看相關(guān)論文,。在楊春鼎教授的家中至今還保存著一份珍貴的手稿——《形象思維學》,,這是楊春鼎教授花費數(shù)十年寫就的一部開創(chuàng)性著作,而在這部書的手稿里,,密密麻麻地寫著許多批注,。據(jù)楊春鼎教授說里面的批注全是錢學森的手筆,錢學森能夠把寫好批注的書稿回寄給他,,使他非常意外,,要知道那要花費多少時間多少精力,而與此同時,,全國各地不知道又有多少人在和錢學森請教各種各樣的問題,。
除了學術(shù)方面,,當錢學森從楊春鼎寫的信中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在市里教書的他,,愛人因為農(nóng)村戶口不得不在鄉(xiāng)下辛苦種田,,楊春鼎必須每天從市里到鄉(xiāng)下來回奔波幾十里后,在楊春鼎毫不知情的情況下,,錢學森給當時的安徽省委第一書記張勁夫?qū)懥藘煞庑�,,解決了楊春鼎愛人的戶口及一家人的住房問題,從而讓楊春鼎能夠安心地鉆研學術(shù),。事情過了很久,,楊春鼎才知道這是錢學森的關(guān)愛,而錢學森在與他的通信中從來不提此事,,“大師之風,,山高水長�,!�
據(jù)楊春鼎教授回憶,,他與錢學森在北京見面時,錢學森留給他最深的印象是:樸素溫和,、不茍言笑,、平易近人,沒有一絲一毫的架子,。而楊春鼎教授的身上亦浸染了錢學森的風尚,,在淮南師范學院里他同樣的樸實和平易近人。錢學森雖然西去,,而遺風長存,。
姚蕻:請季羨林為安徽工貿(mào)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題校名
雖然時光流逝已近10年,但當談到兩次拜訪季羨林先生,,請季先生題寫校名,,安徽工貿(mào)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副院長姚蕻仍然記憶猶新。
2001年6月,,安徽工貿(mào)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被正式批準為高職院校,,新校區(qū)落成了,如果能請一位德高望重的人來題寫校名,,那該多么有意義�,。捉�(jīng)考慮,,學校決定請季羨林先生題寫校名,。姚蕻當時想到了他的好朋友洛陽龍門博物館館長王迪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博士何勁松,請他們幫忙,,希望能請到季羨林先生為學校題寫校名,。此時姚蕻也沒有什么把握,,季羨林先生這位飲譽海內(nèi)外的大家,能答應他的請求嗎,?不久,,好消息傳來,何勁松博士通過他的導師任繼愈先生跟季羨林聯(lián)系,,季羨林答應了此事,。
多么令人興奮啊,!2001年10月中旬的一天,,姚蕻同洛陽龍門博物館館長王迪趕赴北京。在季先生秘書李玉潔的安排下,,季先生將在次日下午3點與他們見面,。第二天姚蕻和王迪很早就來到了北大未名湖畔,臨近3點,,他倆來到了季先生位于北大未名湖畔朗潤園13號公寓住所,。朗潤園古典的青瓦紅樓和古樸亭閣,清靜,、寂寥卻不失爽朗,、清潤。
在李玉潔的引領(lǐng)下,,姚蕻,、王迪來到了季羨林先生的家中,李玉潔對季先生說:“安徽的客人來了,!”季先生起身相迎,,雖然先生已逾90高齡,但精神矍鑠,。臉上始終帶著笑容,,長長的白眉更顯得和藹可親。季先生身穿中式夾襖,,一件極普通的薄棉褲和棉布鞋。如此的樸實和謙遜,,就像一位普通的老教師,。季先生雙手合十,連連說:“請坐,,請坐,。”季先生的家不大,,大概只有70平米左右,,老式的三居室,,幾乎沒有客廳。屋里陳設都極為簡單,,地面的木地板有些已經(jīng)斑駁,。談話的地方是季老的書房,一個老式三人沙發(fā)和一張?zhí)僖�,。給人印象極深的是房間的四角都極有規(guī)律地堆放著許許多多的書,,就像一個老教師的房間。
季羨林先生話不多,,每談一處,,季先生都靜靜認真地聽,偶爾插上幾句,,極為謙遜,。看著姚蕻帶去的學院資料介紹,,季先生對中國職業(yè)教育頗有感慨,,見解獨到,對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很認可,,他認為,,這樣辦學很好,職業(yè)教育是很有前途的,。季先生說:“你們請我題寫校名,,謝謝你們的厚愛,但我不是書法家,,也不是什么學問大家,,如果我寫的字你們不滿意的話,可隨手扔掉,,不要讓人罵我,!”
時間轉(zhuǎn)瞬即逝,姚蕻和王迪起身告辭,,季先生堅持送客到門口,。放眼望去未名湖水波光粼粼,雖然10月了,,池塘中仍還有些荷花,,這就是“季荷”。季羨林先生一生最愛荷花,,早年曾在朗潤園荷花池中親手種下許多種類的蓮子,,所開的紅荷被人稱為“季荷”。微風輕拂,荷香清溢,,這荷花或許正是季羨林先生精神與人格最好的詮釋吧,!
由于公務,姚蕻沒能等季先生把字寫好親自帶走,,兩天后向季羨林先生辭行時,,季先生連表歉意。姚蕻很感動,,他本是來和先生道別的,,沒想到先生還惦記著題字之事�,;氐交茨虾蠹s一星期,,王迪把季羨林先生題寫的“安徽工貿(mào)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墨寶快遞到了淮南。在一張不大的宣紙上季羨林先生整整寫了三遍,,連書法家都贊嘆題字竟寫得如此認真,,可見季先生是多么嚴謹?shù)囊粋人!
每每談到季先生,姚蕻總是動情地說:“大師者,,當具大成就而受人景仰,,其分量在于學養(yǎng)、在于操守,。季羨林先生之所以為人尊重,,不獨在學問,不忘本,,真本色,,是知者仰慕他、贊佩他的關(guān)鍵,。季羨林先生是一位能讓人終身敬仰的純粹,、高尚的人!雖然只與他見了兩面,,卻給我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
圖一圖二:錢學森與楊春鼎親切交談,。
圖三:錢學森寫給楊春鼎的親筆信,。
圖四:季羨林先生題寫的校名。
(記者 陸士宇 蘇國義 實習生 鮑蓓蓓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