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以前出行是走路,,條件好的人頂多騎個腳踏車或坐個長途車。到田家庵那就是進城,,一年難得去幾次,,因為去一趟,一來一回得花一天時間�,,F(xiàn)在呢,,你看這路多寬,多平坦啊,,汽車又多,,別說去田家庵了,就是到外省外地也很方便呀,�,!闭f起這些年來潘集交通的變化,家住淮潘公路附近的60歲村民劉克好及53歲村民王雷滄桑的臉龐滿是笑意,。
前身,,淮潘公路是條無名的碴子路
“我住在這里已經(jīng)30多年了,以前這里哪能稱得上是路呀,,到處是黃土,,我們都稱它是土馬路。直到1973年,,因為潘一礦在此建礦,,需要運輸設備,所以當年9月份,,潘集區(qū)組織沿路20個生產(chǎn)大隊的7000余人,,出動2000多輛架車修路,不到3個月就完成了修路任務,。那時修路真困難,,沒有什么機械,也沒有什么設備,,主要靠人手工作,。而且說是修路,其實就是在黃土上鋪石子,,建好的路俗稱碴子路,。當時這條路也沒有名字,但好歹潘集有條像樣的路了,�,!眲⒖撕美先嘶貞洰敃r的情景仿佛歷歷在目。他家就住在淮潘公路旁,,提起當時的碴子路有多寬,,老人說,沒測算過,應該不是多寬,。而在淮潘公路邊做生意的王雷說:“我告訴你有多寬吧,,兩輛車并行都不一定能錯開,還沒有人行道,、慢車道,。不過那時別說車了,連人都不多,,趕個集都得走上1個多小時,,到田家庵只有一趟長途汽車,一大早去,,下午都不一定能回來,。”
變身,,柏油路成為有名字的水泥路
碴子路因為種種原因很難承擔起運輸任務,,于是從1978年開始,淮潘公路進行了改建,,由柏油路取代碴子路,,路面寬度基本上沒變,只是在路兩側(cè)增加了梧桐樹,。雖然是條路,,但走得人還是不多,尤其到了傍晚以后,,黑漆漆的馬路更是空無人煙,。“那時這條路兩側(cè)只有幾間茅草房,,”王雷說,。
1997年,為了讓田家庵區(qū)和潘集區(qū)能夠很好的銜接,,尤其是淮潘公路部分路段和225省道重疊,,于是淮潘公路正式開工建設,改建后的淮潘公路全是水泥路,,因為這條路是潘集市民前往淮南中心城區(qū)唯一的一條主干道,,于是淮潘公路這個大氣又響亮的名字便在潘集市民口中傳播開來。而這時,,公路兩側(cè)的茅草屋也由新蓋的小瓦房代替,。“這時的小瓦房已經(jīng)用于開商店,、開飯館等,,人們手里有錢了,,不僅有腳踏車,還有摩托車,,到田家庵太方便了,。有的人不是蓋房就是買房。我開了個維修鋪,,雖然活不多,,但吃喝不愁,,現(xiàn)在不僅是吃得飽,,而且吃得好�,!眲⒖撕美先苏f從10年前開始,,他的生活便開始有了很大改善。交通的便利給市民帶來了很多好處,,出行方便了,,購物方便了,生活也方便了,。
升級,,淮潘公路改擴建后華麗變身
如今的淮潘公路總長34公里,從安成鋪轉(zhuǎn)盤至蒙鳳公路,,40米寬的路面由混凝土鋪設,。如何緩解對外交通,提高潘集形象,,淮潘公路改擴建工程也在今年4月份開始啟動,,這次的改擴建工程分3個路段,全長11.243公里,,擴建內(nèi)容為在現(xiàn)有15米寬的機動車道兩側(cè)各加寬3.5米的混凝土路面,,開成上下6車道的快速通道,機動車道外側(cè)各建設3米寬綠化隔離帶,,綠化帶外側(cè)設計預留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如今,改擴建后的淮潘公路路面平坦寬廣,,待栽種的植被也由梧桐擴展為金邊黃楊,、雪松、麥冬等十多樣樹種,。公路兩側(cè)一幢幢商住樓拔地而起,,零星掩埋在商住樓間的小瓦房還殘留著10多年前的氣息�,!艾F(xiàn)在的變化太大了,,坐車到田家庵只需要半個多小時,,打的也不過20多分鐘,現(xiàn)在路好了,,到哪都行,。以前,路上都沒什么車,,也沒什么人,,現(xiàn)在這路上的車都比那時的人多。而且到了晚上路燈一亮,,也讓行人覺得安全多了,。”劉克好老人看著淮潘公路上來往的車輛高興地說,。
“我的兒子就要結(jié)婚了,,為他準備婚禮時,就想到自己那時結(jié)婚什么都沒有,,而現(xiàn)在不僅有了住房,,有了存款,孩子要啥都能買得到,,現(xiàn)在的生活真是翻天覆地的變化,,那時起早貪黑地忙,哪能想到會有一天過上這樣的好日子,,這條淮潘公路見證了我們潘集區(qū)人民的新生活,。”王雷抑制不住自己的心情,,發(fā)自肺腑地向記者表達一個潘集人的心聲,。
(記者 王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