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天晴淮南可見日偏食
500年一遇日全食周三上演,覆蓋長江流域,超3億人可觀測,人數(shù)將破吉尼斯紀錄,。
22日上午8時許,,我國將出現(xiàn)500年一遇的大日食奇觀,日全食持續(xù)時間最長可超過6分鐘,。這次日全食發(fā)生在我國人口十分密集的長江流域,,全食帶覆蓋人口將達到3億,在我國史無前例,。由于其最佳觀測點集中在中國,,因此被國際天文界譽為“中國日全食”。
日食和月食的原理
日食一定發(fā)生在朔,,即農歷初一當日,。此時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陽之間,但因太陽軌道(黃道)與月球軌道(白道)成5°9′的夾角,,故并非每次朔日皆有日食發(fā)生,,而日食發(fā)生時,日月兩者皆一定在“黃白交點”(升交點或降交點)附近,。
日,、月食的發(fā)生必須是和滿月出現(xiàn)在黃白交點的一定界限之內,這個界限就叫做“食限”,。計算表明,,對日食而言,如果新月在黃道和白道的交點附近18度左右的范圍內,,就可能發(fā)生日食,;如果新月在黃道和白道的交點附近16度左右的范圍內,則一定有日食發(fā)生,。
對月食而言,,如果望月在黃道和白道的交點附近12度左右的范圍內,就可能發(fā)生月食,;如果望月在黃道和白道的交點附近10度左右的范圍內,,則一定有月食發(fā)生。
由于黃道和白道的交點有兩個,,這兩個交點相距180度,,所以一年之中有兩段時間可能發(fā)生日食和月食,這兩段時間都稱為“食季”,,它們相距半年,。
太陽每天在黃道上向東移動約1度,由于日食的食限為18度左右的范圍,太陽從黃道和白道交點以西的18度運行到黃道和白道交點以東的18度,,大約需要36天,,也就是說日食的每一個食季為36天。對于月食而言,,它的食限為12度左右,,因此月食的每一個食季就只有24天。
即將于7月22日發(fā)生的日食,,是自1814年至2309年這近500年間,,在我國境內日全食持續(xù)時間最長的一次。西藏,、四川,、云南、重慶,、湖北,、河南、湖南,、安徽,、江西、江蘇,、上海,、浙江等十二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地區(qū)將能觀賞到日全食,,其中西藏最早,浙江的舟山最晚,,全國范圍內可看到日偏食,。
在淮只能看到日偏食
7月22日上午8時許,500年一遇天文奇觀日全食將在長江流域出現(xiàn),,安徽多個城市將成為最佳觀測點,。可惜,,在淮只能看到日偏食,。許多人為了觀看到本世紀最壯觀日全食紛紛出游尋找最佳觀測點,安全觀測便成了每個觀測者關心的問題,。
淮南市科協(xié)普及部部長韋明生對記者說:“日全食是地球,、月球和太陽三個天體運行過程中產生的一種正常天文現(xiàn)象。不是什么‘天象示警’,。在科學技術高度發(fā)達的今天,,我們應該用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日全食,。市民要科學看待日食現(xiàn)象,,避免迷信猜測和心理恐慌,。”接著他說:“如果22日淮南天晴將可以觀測到日偏食,。如果去外地觀測日全食,,請務必使用合格器材,否則將對眼睛造成永久傷害,�,!�
觀賞日食要注意保護眼睛
世紀難遇的日全食,定會掀起全國觀日食的高潮,,誰都會忍不住看一眼,,然而,由于缺乏正確的觀日知識和有效的觀日工具,,世界各地每次日食后都有眾多雙明亮的眼睛被灼傷,,并最終失明,真是“不看終生遺憾,,看了遺憾終生”,!
據(jù)資料記載,因未佩戴專業(yè)的日食觀測鏡,,1999年8月11日歐亞大陸日全食發(fā)生時,,德國一名18歲的少年在觀看日全食后,第二天就喪失了80%的視覺,。另一名在柏林觀日食后視覺受損的土耳其女孩,,入院接受治療后,她的醫(yī)生說:“病人根本就無法再閱讀,,她的視網膜已經受到影響,。”在巴塞羅那,,一名男子在直視太陽30秒后,,喪失了30%的視覺。在奧地利,,有大約100人入院接受治療,,有幾個人的情況較為嚴重。他們都是發(fā)生了不同程度的視網膜灼傷,,重則失明,。
長時間直視太陽因其紫外線和紅外線而導致視網膜黃斑被燒傷的“目光性視網膜炎”,是幾乎無法治療的,。視網膜黃斑是視網膜當中最敏感的部位,,它使光線匯聚,,讓影像清晰。一旦被燒傷,,視網膜黃斑將永遠無法復原,。被燒傷時可能沒有感覺,但幾小時以后就會出現(xiàn)反應,。為此觀看日全食時,,首先要注意一點:千萬不要用肉眼或任何光學設備(如望遠鏡等)直視太陽。
淮南市科協(xié)普及部部長韋明生提醒大家,,日全食時不能直接用肉眼觀測太陽,。因為太陽光很強使你無法觀測,甚至會燒傷你的眼睛,。觀測時必須有減光裝置,,戴上一付足夠深色的墨鏡,(如電焊墨鏡片)或利用小型望遠鏡看太陽的投影像,,投影板安裝在目鏡一端,,調好目鏡焦距,使投影板上出現(xiàn)清晰的太陽像,;在偏食時,,太陽光仍是比較強的,為保護眼睛,,還需要通過減光設備去觀測,,不能用肉眼直接觀測,這一點請愛好者們務必十分注意,。太陽完全被月亮遮住,,進入食既階段時,可以直接用肉眼觀測,,但一到生光,,其強度將迅速恢復,即使只露出1%,,也足以對眼睛造成傷害,。所以在全食以外的階段,無論采用哪種觀測方法,,連續(xù)觀測時間最好少于1分鐘,。也就是說,看幾秒,、十幾秒就轉移視線,。
除了要保護眼睛外,專家特意提醒,,一般不要在人行橫道,、馬路,、不設欄桿的岸邊、屋頂觀測,,否則很有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甚至會帶來生命危險!
中國觀測日食歷史悠久
早在公元前1948年就有人觀測到了日食,。中國在公元前2300多年前就有了當時最先進的天文觀象臺,。中國歷來重視日食的預報,據(jù)說夏代一位天文官因沉湎酒色,,漏報日食,被砍首以警示玩忽職守者,。中國有世界上最早,、最完整、最豐富的日食記錄,。光是古書(至清代)的史料(不包括甲骨文),,就有1000多次日食記錄。最早是《尚書》記載的發(fā)生在公元前1948年的一次日食,�,!对娊洝分懈窃敿氂涊d了發(fā)生在公元前776年9月6日的日食:“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世界天文學家普遍承認中國古代日食記錄的可信程度最高,,為世人留下了珍貴的科學文化遺產,。中國古代夏、商,、周時期因歷史久遠,,缺乏精確的文字記錄,因此難以精確地斷代,,而日食天象就像是一座相當精確的歷史時鐘,,可以幫助確定一些歷史事件的時間。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曾經發(fā)生過三次有利于觀測的日全食,,一次是1980年在昆明、貴陽等西南城市,;一次是1997年在黑龍江省的漠河地區(qū),。這兩次日全食的全食帶范圍都非常小,再加上當時的交通條件并不是非常便利,,因而這兩次日全食觀測活動帶來的社會影響不大,。第三次日全食發(fā)生于2008年8月1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在我國新疆、甘肅等地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科學觀測與研究,。同時,,內蒙古、寧夏,、陜西,、山西、河南等�,。ㄗ灾螀^(qū))部分地區(qū)組織了中小學生和民眾的觀測和觀賞,,收到了良好的科普效果。
7月22日淮南可能有雨
觀賞日食,,歷來被人們譽為“靠天吃飯”,,意思就是日食發(fā)生的當天,如果天氣晴好,,大家可以一飽眼福,,如果下雨或陰天,人們只有望天興嘆了,。
國家氣象局表示,,根據(jù)目前的氣象資料分析,日全食發(fā)生當天,,上海,,江蘇中南部,安徽中部和東南部可能會不利于觀測,,而重慶,,湖北東南部和西南部,安徽西南部等地云量較小,,比較適合觀測,。
據(jù)氣象部門預報,7月21日,,淮南地區(qū)晴轉多云,,溫度:34℃-29℃。7月22日,,淮南地區(qū)雷陣雨轉中雨,,溫度:30℃-26℃。這樣的天氣對觀賞日食較為不利,。
據(jù)悉,,安徽為適合此次日全食觀測城市最多的省份之一,,安徽氣象局表示全力支持日食觀測活動,已經制定人工消雨預案,,只要不出現(xiàn)特殊極端天氣,,就能保證日全食觀測不受影響。
(記者 李 鈞 張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