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節(jié)氣,,我去公園溜達,看草木大多染霜萎靡,,而那木芙蓉,,迎著曉霜寒風,開得俏似佳人,,色艷傾城,。宋代晏殊有一句“芙蓉一朵霜秋色”,讓我想那芙蓉花開,,被寒霜染出的秋色,不是清寒的,,而是濃艷的,,有著浪漫情懷,裊裊風姿,,醉心的迷態(tài),。
那湖畔木芙蓉,在雨后霜染里,,著意盛開,,猶如春風桃李,映紅染白,,開得不屈不撓,,經(jīng)霜猶盛。它是風骨之花,,也叫拒霜花,,臨寒不畏,品行可貴,�,?墒牵撬饺睾苫�,,不會拒霜,,是水中嬌人。木芙蓉不同,,它在岸上,,任寒風吹打,,花開不亂,容顏富麗妖嬈,,風華絕代,。楊萬里曾詩云木芙蓉:“風露商量借膏沐,燕脂深淺入肌膚……字曰拒霜渾不惡,,卻愁霜重要人扶”,,寫得充滿了人性化色彩,讓木芙蓉花,,在寒霜天地間,,有了嬌態(tài),也有了迷態(tài),,還有了惹人憐愛的纖弱情韻,。
看著那木芙蓉,我想古人說她拒霜,,可是她分明是喜霜的,。深秋,水芙蓉花凋殘了,,而木芙蓉其色嬌柔,,其態(tài)多姿,不懼寒涼天氣,,霜染后開得更濃更歡,,更加喜氣洋洋。宋朝蘇軾在《和陳述古拒霜花》中寫道:“喚作拒霜知未稱,,細思卻是最宜霜,。”說的正是她喜霜品性,,那木芙蓉是木本,,不同于水芙蓉、菊花等草木,,她的宜霜之性,,是她獨有的風骨,誘人的魅力,。
事實上,,木芙蓉的喜寒之性,是分地區(qū)的,。四川成都稱“蓉城”,,那兒的木芙蓉最多,為市花,。有人說,,“城中蛾眉女,,芙蓉不耐寒”,那木芙蓉不耐寒習性,,是在長江以北,,且指植株易凍死,而不是花朵,。而在江南,,百花凋謝時,木芙蓉傲霜綻放,,是可以耐寒的,。
《紅樓夢》中,晴雯死后,,小丫鬟告訴寶玉,,晴雯做了芙蓉花神,寶玉便在木芙蓉下寫下騷體詩《芙蓉女兒誄》,,并稱贊晴雯:“其為質(zhì)則金玉不足喻其貴,,其為性則冰雪不足喻其潔,其為神則星日不足喻其精,,其為貌則花月不足喻其色,。”那晴雯,,有著木芙蓉花般的容貌嬌美,毫無奴顏媚骨的可貴品德,,敢于抗爭風霜的剛烈性情,。曹雪芹借寶玉之口,表達了對晴雯的贊賞,、也寫活了木芙蓉的凌霜氣節(jié),。
我在水邊,看無數(shù)枝木芙蓉盛開,,那寒霜染成的胭脂色,,濃淡相宜,恰似美人初醉,,青鏡里的容色嬌人,,有著慵懶嬌憨的情態(tài),迷倒萬人的秋色風光,。我想在天氣寒涼之時,,溫一壺酒喝上幾杯,最好邀摯友共飲,,看著窗外湖岸上的木芙蓉花,,嫣然盛放,,那醉人的景致是喜迎秋風,占盡了天地風光,,寒秋的灼目喜悅,。
寒露時,我每天走在湖畔,,看那木芙蓉花開花落,,經(jīng)久不敗。那花蕾,,在雨天收緊,,像一個個緊繃的棉花球,口齒微開,,不卑不亢,,神情讓人憐愛�,?墒�,,只要陽光明媚,那些花蕾迅速開放,,姹紫嫣紅,,讓人賞心悅目。我想,,那雨天收緊的花蕾,,是一種抗霜般的可貴品質(zhì),臨危不懼,,自我保護,,讓生命張弛有度,積蓄力量,�,?粗悄拒饺兀陉柟庀率㈤_,,像色彩點燃的焰火,,盛放的嬌艷風光,讓我神志飛翔,,欲罷不能,。
以木芙蓉花為食材,有一道菜很有名,,叫“雪霞羹”,。此湯羹,在宋代美食家林洪的《山家清供》中記載:“采芙蓉花去心蒂,,湯焯之,,同豆腐煮,,紅白交錯恍如雪霽之霞,故名‘雪霞羹’”,。那湯羹,,不要久煮,否則湯色就不雅觀,,營養(yǎng)也有所損壞,。那湯我喝過,湯色美如霜雪映霞,,爽滑可口,,在深秋喝上一碗,心情好了,,身體也舒爽了,。
(鮑安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