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時節(jié),秋天已走向深處,。大地與天空的消息,,凝結(jié)在一顆顆露珠里。
民諺說,,“露水先白而后寒”,,意為白露節(jié)氣后,露水從初秋時的一絲涼意轉(zhuǎn)為幾分寒涼,,所謂的“白露欲霜”,。如果說“白露”之白,是采其形色,,斐然亮白,;“寒露”,則關(guān)涉溫寒,,透露出季節(jié)由“涼”而“寒”的漸變歷程,。
你看,,我們的先人就這樣見微知著,在一顆露珠里,,道盡了節(jié)令的微妙遷移,。寒露,一頭連著白露,,一頭系著霜降,,從瑩然滴瀝到寒冷欲凝,氣溫漸降,,寒涼日增,,萬物在逐漸轉(zhuǎn)向蕭索,秋天向更深處潛行,。
寒露時節(jié),,我愛走向郊外田野,去感受節(jié)令細微的轉(zhuǎn)折,。此時,,腳邊有落葉,田頭有干草,,老柿樹上掛著小燈一樣的紅柿,。紅柿上方的晶藍天空,涂著生動如淺唱的云,。田頭河邊,大青石失去了夏日和初秋時的溫?zé)�,,手一摸,,涼冰冰;蟲聲落潮,,漸唱漸止,。偶有幾個頑強的家伙,也是有一搭沒一搭,,褪去了歌唱的熱情,。
紅葉,野菊,,一紅一黃,,漸涼漸濃漸鮮艷,它們攜著秋天往深淵里走,,往深刻里走,。在一地清霜鋪開之前,它們就那么決絕地燃燒著,,把自己徹徹底底地交付于這最后的絢爛,。在山野閑逛的人們,喜歡薅一束野菊,剪兩枝紅葉,,這是寒露留給世界的明艷艷的念想,。
河岸的蘆葦展羽吐穗,沐風(fēng)浴露,,茫茫渺渺,。遠望,那些河堤灘畔像生出了很多羽毛,,如夢似幻,。蘆花開放,給人的感覺不像春花夏花那么富麗,,那么繁華,,而是一種蒼古寧靜、蕭然飛揚,,加上有秋風(fēng)秋水秋月的映襯,,更顯清幽深遠。
有人拿潔白的茅,,搭配桔�,;āN龅臒狒[,,幽潔的隱逸,,澹然自在,半老光景里最后的絢美,。
在村巷里隨意串串,,我看見忙完秋的鄉(xiāng)親散漫下來,收獲的東西,,也被他們安置出散漫的詩意,。黃玉米棒、紅辣椒,、紅柿子,,掛在屋檐下,墻壁上,。芝麻個子,、谷個子,戳在門邊,。綠豆,、紅豆、黃豆,、黑豆,,分簸籮曬在院子里,。南瓜、冬瓜,、干絲瓜,,隨意壘摞在廂房。
晚秋的氣息,,隨處彌漫,。
一位老人在她的院子里,擺著簸籮,,搓玉米粒,。干枯的手,攥著一個帶木柄的錐子,。她用力把玉米剔下幾行,,像開出兩三條微小的路徑;然后,,握一個已脫粒的玉米棒做工具,,將另一棒上的玉米粒大把大把搓下來。我走過去,,問:“玉米再風(fēng)干一點,,搓起來不省力嗎?”
老人說,,孩子們這兩天從城里回來,,先搓一點曬干,磨面,、做粥,。新玉米香甜著哩。
是啊,,成長在節(jié)令里的作物,都已純熟豐足,;晚秋里的老人,,顯得安詳自在。
林語堂說:古老,、純熟,、熏黃、熟煉的事物,,都使我愉快,。寒露就是這樣的氣質(zhì)。忙碌和嘈雜都已過去,,大局已定,,大幕徐降,,接下來,是紅泥小火爐旁邊悠閑的把盞閑話,。
寒露的一滴露里,,有時間的凝集、生命的飄忽,,也有醇熟豐足世相的凹凸映現(xiàn),。
想想,我們在城里,,閑暇時免不了反思品味生活品質(zhì),。這個話題,說起來,,海闊天空般不著邊際,。可是,,現(xiàn)在看來,,人生的圓滿,也不過如這晚秋里的光景和世態(tài)——富足得很具體很踏實,。
寒露秋晚,,大地清寧。節(jié)令儼然一闋詞,,“天凈沙”般的風(fēng)格,,涼涼的,微寒的,,告訴我們,,生活不只有向上的奮發(fā),也有向下的沉潛,;不只有激情的奮斗,,也應(yīng)該有短暫的喘息。
(米麗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