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偶然,,我在網上看到一本小書《查令十字街84號》,豆瓣書評里有這樣一句話:“從未謀面,,莫逆于心,。”僅此八字,,已將吾心俘獲,,繼而神往。我心想,,該是怎樣的人,,才讓這份情感如此美好……
那天從圖書館借書回來,立刻在午夜時分讀完了它,。我始終認為,,讀這類書信集式的文字最好在夜闌人靜時。就像現在,,我同樣是在午夜時分,,寫下了這些文字。
海蓮·漢芙是一位住在紐約的窮苦作家,,專寫劇本謀生,。因為一則“專營絕版書”的廣告,,她結識了倫敦查令十字街84號的古舊書店經理——儒雅而飽富學識的弗蘭克·德爾。從此,,兩人魚雁往返,,前后長達二十載。一個愛書,、買書,一個尋書,、寄書,,相互之間原本是一場再平常不過的商業(yè)往來,卻因了雙方的真誠與信任,,使兩人咫尺天涯的友誼,,于無聲處漫溢開來。從1949年到1969年,,二十年的時光里,,他們彼此相知相惜,溫暖靜謐地把對方放在心上,。
通信之初,,海蓮·漢芙得知戰(zhàn)后的英國物資短缺,于是她在給弗蘭克·德爾寄書款的同時,,也給書店寄去一些食物及生活用品,,囑咐弗蘭克·德爾分發(fā)給他的同事們。海蓮·漢芙的生活并不寬裕,,卻如此慷慨大度,,她的善良讓書店的全體員工視她比親人還親,紛紛與她通信,。接著,,弗蘭克·德爾的妻子也開始和她通信。再后來,,弗蘭克·德爾八十多歲高齡的鄰居老太太,,也加入到通信的行列中。眾多人物一一登場,,他們在與海蓮·漢芙的每一次通信里,,都表達了最誠摯的謝意。雖然相隔萬里,,人心與情感卻在平淡的文字里生香,,在歲月的時空里璀璨。海蓮·漢芙的信中充滿了輕松調侃,、風趣幽默,,可這并沒有讓弗蘭克·德爾動容,,他依舊保持自己中規(guī)中矩的謙謙君子形象。弗蘭克·德爾是典型的紳士,,也是一個好丈夫,。他對熱情的海蓮·漢芙的唯一回報,便是兢兢業(yè)業(yè),、一絲不茍地為她尋覓各種好書,。他因此頻繁地拜訪豪宅、出入鄉(xiāng)間,,卻不辭辛勞,。
其實,面對海蓮·漢芙的執(zhí)著,、率真,、體貼、善良,,弗蘭克·德爾的內心不止一次地有過愉悅,、柔軟和動搖,但在最后,,他都理智地做出了選擇——他的妻子諾拉給了我們答案:“弗蘭克生前,,如此愛讀您的來信,久久不愿放下,�,!比嗽谟行⿻r候,沉默不是無言,,無聲也并非無情,。然而,面對那個在心里想象過無數遍的查令十字街84號,,面對那個在心底呼喚過無數次的“我的書店”,,面對弗蘭克·德爾全家及全體同事的熱情誠邀,海蓮·漢芙的英國之行最終沒有成行,。雖然她的友人們先后替她去拜訪過那個地方,,但遺憾的是在一切落幕之前,她終究沒有踏上那片魂牽夢縈的土地,,終究沒有見到自己想要見的人,。因為生活拮據,路費昂貴,。
他們交往的第二十個年頭的冬天,,海蓮·漢芙夜深人靜地捧杯獨坐之時,打開了一封剛剛收到的,、與以往的包裝不一樣的信件,。那一夜她再也無法入眠——那封信告訴她,,弗蘭克·德爾已在兩周前去世。猝不及防的傷痛,、撕裂心肺的感覺,,讓海蓮·漢芙嚎啕大哭起來……
《查令十字街84號》一書,沒有煙花的絢爛,,沒有夏花的熱烈,;沒有濃情蜜意,沒有花前月下,。全書無關風月,,卻宛若涓涓細流,清澈無聲,;又似空山新雨,潔然無塵,。讀完后,,什么細節(jié)都沒有留下,唯有至真至純的友情,,跨越了漫長歲月,,跨過了浩瀚海洋,輕輕融入心房,。讓讀者的情感,,在尺牘之上、字里行間跳躍綻放,,化為永恒,。書的結尾,海蓮·漢芙在給友人的信中如是說:“但是,,書店還在那兒,,你們若恰好路經查令十字街84號,請代我獻上一吻,,我虧欠他們良多……”短短幾句牽掛,,勝卻千言萬語,讀后令人落淚,。
這是一場緣于書籍的,、時光隧道里的神遇,海蓮·漢芙展現了善良,、信任,、坦誠、純粹這些高貴的人類品質,,也成就了“花未全開月未圓”的精神境界,,令許多人可望而不可及,。拋開故事本身不說,單是你來我往的書信日子能堅持二十年之久,,便足以令人感動,。正如此書譯者所言:“把手寫的信件裝入信封、填了地址,、貼上郵票,,這種曠日費時的書信往來,必須具有無可磨滅的魔力,,書中的寄件人,、收信者雙方皆然�,!比绻阋灿羞^寫信的經歷,,想必一定贊同這個觀點,這是對書信年代情感交流的最好詮釋,。
往后余生,,云中錦書已不再。今天的人類,,面對電腦,,握著手機,相互要說的話,,從那端到這端瞬間抵達,。人們再也不在乎錯別字,不在乎措辭,,不在乎標點符號……看過以后,,不管那些文字多么用心,都逃不過被刪除,、被遺忘的結局,,最后什么也不曾留下。時代的快速進步,,不僅湮沒了人的情思,,也讓詩和遠方變得不再神圣,再也沒有了人與人之間深情交往的故事與傳說,。例如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魯迅書信,;又如柴可夫斯基與梅克夫人十三年的書信往來,、蕭伯納與愛蘭·黛麗三十余年的書信情緣以及本書的主人公。嗚呼,,往后的往后,,還會有誰給書信的天空再添華彩,?
“淚彈不盡臨窗滴。就硯旋研墨,。漸寫到別來,,此情深處,紅箋為無色”,,“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相對于古人的一支纖毫、一方素箋,,相對于古人們充盈豐厚的情感底蘊,,今天的人類是多么的干癟與蒼白啊。如果明天,,你突然收到一封,,我寫給你的飄著墨香的信件,你是驚訝,?還是笑我癡癲?你會不會也立刻坐于案前,,拿出一筆一紙,?在句句尋思、字字斟酌后,,嘴角上揚地奮筆疾書,?(東野)